秋雨叹之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秋雨叹之二翻译和注释

译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kū)荣(róng)。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qīn)古道,晴翠(cuì)接荒(huāng)城。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又送王孙去,萋(qī)萋满别情。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秋雨叹之二拼音版

lán fēng fú yǔ qiū fēn fēn [1],sì hǎi bā huāng tóng yī yún 。 qù mǎ lái niú bú fù biàn ,zhuó jīng qīng wèi hé dāng fèn [2]? hé tóu shēng ěr shǔ suì hēi [3],nóng fū tián fù wú xiāo xī [4]。 chéng zhōng dòu mǐ huàn qīn dāo [5],xiàng xǔ níng lùn liǎng xiàng zhí [6]?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秋雨叹之二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猜你喜欢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 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 代赠二首之二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 送陆擢

    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殷勤叹孤凤,早食金琅玕.
  • 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 望江南(四之二)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 点绛唇(二之二)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