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者(陶尽门前土)

【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翻译和注释

译文

挖尽了门前泥土用来做瓦,可是自己屋顶上却没有一片瓦,有些人寸指不沾泥土,却居住着瓦片如鱼鳞的高楼大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诗》,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濆的《辛苦行》从耕者腹长饥入手。相比之下,梅尧臣此诗写烧窑工人,就显得十分新颖。这两句有的本子作“十指不沾泥,”“十”字似不如“寸”字尖新,极富家子的根本不劳动。而以“鳞鳞”形容大厦,开象也非常鲜明。诗人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读之发人深省

  《陶者》属于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后二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对比,付出如彼,所得如此,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前二句以对比道出,后二句亦以对比道出,前二句与后二句更以对比鲜明令人惊叹。《陶者》一诗正以这种环环相扣的对比,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风格古朴平淡。

  从《陶者》即可看出,梅尧臣不断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写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的风气。梅诗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

陶者拼音版

【táo zhě 】 táo jìn mén qián tǔ ,wū shàng wú piàn wǎ 。[2] shí zhǐ bú zhān ní ,lín lín jū dà shà 。[3]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陶者作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以宣城古名宛陵,古人世称梅宛陵。以从父荫为桐城、河南、河阳主簿,历知德兴、建德、襄城。皇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嘉祐五年卒,年五十九。《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有《宛陵集》六十卷。《全宋词》收录其词二首。

猜你喜欢

  • 洞仙歌·雪云散尽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 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 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
  • 磨镜篇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 筑城词

    筑城处,千人万人齐把杵。重重土坚试行锥,
    军吏执鞭催作迟。来时一年深碛里,尽著短衣渴无水。
    力尽不得抛杵声,杵声未尽人皆死。家家养男当门户,
    今日作君城下土。
  • 草茫茫-惩厚葬也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
    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
    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 嘲卖药翁

    劚尽春山土,辛勤卖药翁。莫抛破笠子,留作败天公。
  • 门前柳

    门前蜀柳□知春,风淡暖烟愁杀人。将谓只栽郡楼下,
    不知迤逦连南津。南津柳色连南市,南市戎州三百里。
    夷陬蛮落相连接,故乡莫道心先死。我今帝里尚有家,
    门前嫩柳插仙霞。晨沾太一坛边雨,暮宿凤凰城里鸦。
    别来三载当谁道,门前年年绿阴好。春来定解飞雪花,
    雨后还应庇烟草。忆昔当年栽柳时,新芽茁茁嫌生迟。
    如今宛转稊著地,常向绿阴劳梦思。不道彼树好,
    不道此树恶。试将此意问野人,野人尽道生处乐。
    为报门前杨柳栽,我应来岁当归来。纵令树下能攀折,
    白发如丝心似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