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ē” 科组词

  • 科[ kē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科头细粉[ kē tóu xì fěn  ]
      1.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食品名。
    2. 2、科头圆子[ kē tóu yuán zǐ  ]
      1.纸或丝织品制成的无盖饰的圆形花灯。
    3. 3、科斧[ kē fǔ  ]
      1.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4. 4、科格[ kē ɡé  ]
      1.指关于征发赋役的规章。
    5. 5、科贡[ kē ɡònɡ  ]
      1.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谓之"科贡"。后亦泛指科举。 2.指贡生。
  • 科[ kē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百合科[ bǎi hé kē  ]
      单子叶植物纲的一科。通常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根状茎、球茎、块茎或鳞茎。花多为两性。花被片六枚,排成两轮。果实为蒴果或浆果。广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包括百合、郁金香、黄精、贝母、葱、蒜、洋葱、黄花菜等。
    2. 2、必修科[ bì xiū kē  ]
      1.按照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学科。对选修科而言。
    3. 3、八科[ bā kē  ]
      1.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4. 4、百篇科[ bǎi piān kē  ]
      1.唐宋时以百篇诗赋取士﹐谓之"百篇科"。
    5. 5、本科[ běn kē  ]
      大学或学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区别于‘预科、函授部’等)。
  • 科[ kē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百科全书[ bǎi kē quán shū  ]
      全面系统阐述各种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收录各种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并分列条目,详细解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前者收容各门类知识,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后者汇集某一门类知识,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
    2. 2、百科全书派[ bǎi kē quán shū pài  ]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当时影响很大。
    3. 3、北京科技大学[ běi jīnɡ kē jì dà xué  ]
      中国以冶金材料为特色,以工科为主,理科、管理科学和文科相结合的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2年,初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0年改名为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现名。设有地质、采矿、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系和研究生院等。
    4. 4、北京医科大学[ běi jīnɡ yī kē dà xué  ]
      中国的医科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12年,初名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后校名多次变更,1985年改现名。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部以及护理、精神卫生学等系,另有教学医院等。
    5. 5、本科生[ běn kē shēnɡ  ]
      1. 在学院或大学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
  • 带有科[ kē ]字的成语
    1. 1、插科打诨[ chā kē dǎ hùn  ]
      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2. 2、插科使砌[ chā kē shǐ qì  ]
      砌,拼凑;捏造。指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
    3. 3、撮科打哄[ cuō kē dǎ hǒnɡ  ]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4. 4、撮科打閧[ cuō kē dǎ xiànɡ  ]
      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5. 5、打诨插科[ dǎ hùn chā kē  ]
      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