獘

  • 獘字拼音:

     
  • 獘字部首:

  • 獘字五笔:

    UMID
  • 獘字笔画:

    15
  • 獘字笔顺

    捺、撇、竖、横折、竖、撇、捺、撇、横、撇、捺、横、撇、捺、捺
  • 4
  • 11
  • 上下结构
  • FKIK
  • KVGS
  • 98804
  • 3745
  • 7358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古同“毙”。

统一码

獘字UNICODE编码U+7358,10进制: 29528,UTF-32: 00007358,UTF-8: E7 8D 98。

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獘【卷十】【犬部】

頓仆也。从犬敝聲。《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斃,獘或从死。毗祭切

说文解字注

(獘)頓仆也。人部曰。仆者、頓也。謂前覆也。人前仆若頓首然。故曰頓仆。从犬。敝聲。毗祭切。十五部。春秋傳曰。與犬犬獘。僖四年左傳文。引此證从犬之意也。獘本因犬仆製字。叚借爲凡仆之偁。俗又引伸爲利弊字。遂改其字作弊。訓困也、惡也。此與改奬爲㢡正同。

(斃)獘或从。經書頓仆皆作此字。如左傳斃於車中、與一人俱斃是也。今左傳犬獘亦作犬斃。葢許時經書斃多作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