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

多音字
  • 惢字拼音:

    ruǐ suǒ 
  • 惢字部首:

  • 惢字五笔:

    NNNU
  • 惢字笔画:

    12
  • 惢字笔顺

    撇、横折、捺、捺、撇、横折、捺、捺、撇、横折、捺、捺
  • 4
  • 8
  • 品字结构
  • PPP
  • WZWW
  • 33330
  • 60E2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suǒ(ㄙㄨㄛˇ)

⒈  疑虑:“内有惢,下有事。”

⒉  善。

其他字义

ruǐ(ㄖㄨㄟˇ)

⒈  古代的一种祭祀:“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

⒉  沮丧的样子。

⒊  古同“蕊”,花蕊。

统一码

惢字UNICODE编码U+60E2,10进制: 24802,UTF-32: 000060E2,UTF-8: E6 83 A2。

惢字由三个心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惢【卷十】【惢部】

心疑也。从三心。凡惢之屬皆从惢。讀若《易》“旅瑣瑣”。才規切。又,才累切

说文解字注

(惢)心疑也。魏都賦曰。神惢形茹。从三心。今俗謂疑爲多心。會意。今花蘂字當作此。蘂橤皆俗字也。凡惢之屬皆从惢。讀若易旅瑣瑣。旅初六爻辭。惢讀如此瑣也。按古音在十六部。今才規才累二切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