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 冬字拼音:

    dōng 
  • 冬字部首:

  • 冬字五笔:

    TUU
  • 冬字笔画:

    5
  • 冬字笔顺

    撇、横折、捺、捺、捺
  • 3
  • 2
  • 上下结构
  • HEY
  • RSTD
  • 27303
  • 0392
  • 2212
  • 51AC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冬(鼕)dōng(ㄉㄨㄥ)

⒈  一年中的第四季: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天。冬眠。

⒉  姓。

⒊  象声词,敲鼓声:战鼓冬冬。

统一码

冬字UNICODE编码U+51AC,10进制: 20908,UTF-32: 000051AC,UTF-8: E5 86 AC。

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ōng

〈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winter]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the 12th month]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end]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词性变化

dōng

冬冬声 [rub-a-dub;rat-tat;rat-a-tat]——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康熙字典解释

冬【子集下】【冫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都宗切,篤平聲。《說文》四時盡也。《禮·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樂記》冬,藏也。《前漢·律歷志》冬,終也。《白虎通》冰霜,冬之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说文解字

冬【卷十一】【仌部】

四時盡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終字。,古文冬从日。都宗切

(冬)四時盡也。冬之爲言終也。考工記曰。水有時而凝。有時而釋。故冬从仌。从仌。从。會意。亦聲。都宗切。九部。、古文終字。見糸部。

)古文冬。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