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

  • 鲈字拼音:

     
  • 鲈字部首:

  • 鲈字五笔:

    QGHN
  • 鲈字笔画:

    13
  • 鲈字笔顺

    撇、横折、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横折、横、撇
  • 8
  • 5
  • 左右结构
  • NMYS
  • RIXM
  • 21107
  • 7678
  • 8652
  • 9C88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鲈(鱸)lú(ㄌㄨˊ)

⒈  〔鲈鱼〕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为常见的食用鱼类。

⒉  (鱸)

统一码

鲈字UNICODE编码U+9C88,10进制: 40072,UTF-32: 00009C88,UTF-8: E9 B2 88。

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鱼名。鲈鱼 [common perch]。体侧扁,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如:鲈鱼脍(指鲈鱼所作的脔肉);鲈豸(鲈鱼);鲈乡(出产鲈鱼的地方);鲈鲤(杜父鱼的别称)

康熙字典解释

鱸【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7画,部外筆画:16画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魚名。《正字通》巨口細鱗似鱖,長數寸,有四腮,俗呼四腮魚。以七八月出吳江,松江尤盛。天下之鱸皆兩腮,惟松江四腮。《後漢·左慈傳》所少吳松江之鱸魚耳。《註》神仙傳云: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晉書·張翰傳》見秋風起,思松江蒪羹鱸鱠,命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