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戏问花门酒家翁翻译和注释

译文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注释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道傍榆(yú)(jiá)巧似钱,摘来沽(gū)酒君肯否。
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参考资料:

1、张国举主编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9.12 :354 .

鉴赏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戏问花门酒家翁拼音版

lǎo rén qī shí réng gū jiǔ ,qiān hú bǎi wèng huā mén kǒu 。
dào bàng yú jiá réng sì qián ,zhāi lái gū jiǔ jun1 kěn fǒ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戏问花门酒家翁作者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猜你喜欢

  • 戏题草树

    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荣盛更如此,惭君独见哀。
  •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 留花门

    北门天骄子,饱肉气勇决。高秋马肥健,挟矢射汉月。
    自古以为患,诗人厌薄伐。修德使其来,羁縻固不绝。
    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中原有驱除,隐忍用此物。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连云屯左辅,百里见积雪。
    长戟鸟休飞,哀笳曙幽咽。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沙苑临清渭,泉香草丰洁。渡河不用船,千骑常撇烈。
    胡尘逾太行,杂种抵京室。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
  • 过长林湖西酒家

    湖草青青三两家,门前桃杏一般花。
    迁人到处唯求醉,闻说渔翁有酒赊。
  • 戏问山石榴

    小树山榴近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 山中戏问韦侍御

    我抱栖云志,君怀济世才。常吟反招隐,那得入山来。
  • 戏问牛司徒

    抖擞尘缨捋白须,半酣扶起问司徒。
    不知诏下悬车后,醉舞狂歌有例无。
  • 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讨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袭美

    故城边有卖花翁,水曲舟轻去尽通。十亩芳菲为旧业,
    一家烟雨是元功。闲添药品年年别,笑指生涯树树红。
    若要见春归处所,不过携手问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