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心术翻译和注释

译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赏析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本文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心术拼音版

  wéi jiāng zhī dào ,dāng xiān zhì xīn 。tài shān bēng yú qián ér sè bú biàn ,mí lù xìng yú zuǒ ér mù bú shùn ,rán hòu kě yǐ zhì lì hài ,kě yǐ dài dí 。

  fán bīng shàng yì ;bú yì ,suī lì wù dòng 。fēi yī dòng zhī wéi lì hài ,ér tā rì jiāng yǒu suǒ bú kě cuò shǒu zú yě 。fū wéi yì kě yǐ nù shì ,shì yǐ yì nù ,kě yǔ bǎi zhàn 。

  fán zhàn zhī dào ,wèi zhàn yǎng qí cái ,jiāng zhàn yǎng qí lì ,jì zhàn yǎng qí qì ,jì shèng yǎng qí xīn 。jǐn fēng suì ,yán chì hòu ,shǐ gēng zhě wú suǒ gù jì ,suǒ yǐ yǎng qí cái ;fēng kào ér yōu yóu zhī ,suǒ yǐ yǎng qí lì ;xiǎo shèng yì jí ,xiǎo cuò yì lì ,suǒ yǐ yǎng qí qì ;yòng rén bú jìn qí suǒ yù wéi ,suǒ yǐ yǎng qí xīn 。gù shì cháng xù qí nù 、huái qí yù ér bú jìn 。nù bú jìn zé yǒu yú yǒng ,yù bú jìn zé yǒu yú tān 。gù suī bìng tiān xià ,ér shì bú yàn bīng ,cǐ huáng dì zhī suǒ yǐ qī shí zhàn ér bīng bú dài yě 。bú yǎng qí xīn ,yī zhàn ér shèng ,bú kě yòng yǐ 。

  fán jiāng yù zhì ér yán ,fán shì yù yú 。zhì zé bú kě cè ,yán zé bú kě fàn ,gù shì jiē wěi jǐ ér tīng mìng ,fū ān dé bú yú ?fū wéi shì yú ,ér hòu kě yǔ zhī jiē sǐ 。

  fán bīng zhī dòng ,zhī dí zhī zhǔ ,zhī dí zhī jiāng ,ér hòu kě yǐ dòng yú xiǎn 。dèng ài zhuì bīng yú shǔ zhōng ,fēi liú chán zhī yōng ,zé bǎi wàn zhī shī kě yǐ zuò fù ,bǐ gù yǒu suǒ wǔ ér dòng yě 。gù gǔ zhī xián jiāng ,néng yǐ bīng cháng dí ,ér yòu yǐ dí zì cháng ,gù qù jiù kě yǐ jué 。

  fán zhǔ jiāng zhī dào ,zhī lǐ ér hòu kě yǐ jǔ bīng ,zhī shì ér hòu kě yǐ jiā bīng ,zhī jiē ér hòu kě yǐ yòng bīng 。zhī lǐ zé bú qū ,zhī shì zé bú jǔ ,zhī jiē zé bú qióng 。jiàn xiǎo lì bú dòng ,jiàn xiǎo huàn bú bì ,xiǎo lì xiǎo huàn ,bú zú yǐ rǔ wú jì yě ,fū rán hòu yǒu yǐ zhī dà lì dà huàn 。fū wéi yǎng jì ér zì ài zhě ,wú dí yú tiān xià 。gù yī rěn kě yǐ zhī bǎi yǒng ,yī jìng kě yǐ zhì bǎi dòng 。

  bīng yǒu zhǎng duǎn ,dí wǒ yī yě 。gǎn wèn :“wú zhī suǒ zhǎng ,wú chū ér yòng zhī ,bǐ jiāng bú yǔ wú xiào ;wú zhī suǒ duǎn ,wú bì ér zhì zhī ,bǐ jiāng qiáng yǔ wú jiǎo ,nài hé ?”yuē :“wú zhī suǒ duǎn ,wú kàng ér bào zhī ,shǐ zhī yí ér què ;wú zhī suǒ zhǎng ,wú yīn ér yǎng zhī ,shǐ zhī xiá ér duò qí zhōng 。cǐ yòng zhǎng duǎn zhī shù yě 。”

  shàn yòng bīng zhě ,shǐ zhī wú suǒ gù ,yǒu suǒ shì 。wú suǒ gù ,zé zhī sǐ zhī bú zú xī ;yǒu suǒ shì ,zé zhī bú zhì yú bì bài 。chǐ chuí dāng měng hǔ ,fèn hū ér cāo jī ;tú shǒu yù xī yì ,biàn sè ér què bù ,rén zhī qíng yě 。zhī cǐ zhě ,kě yǐ jiāng yǐ 。tǎn tì ér àn jiàn ,zé wū huò bú gǎn bī ;guàn zhòu yī jiǎ ,jù bīng ér qǐn ,zé tóng zǐ wān gōng shā zhī yǐ 。gù shàn yòng bīng zhě yǐ xíng gù 。fū néng yǐ xíng gù ,zé lì yǒu yú y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心术作者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猜你喜欢

  • 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塞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 江间作四首·其三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 一作:疆场)
  • 清平乐·怀人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_。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 题李愬画像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
    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底。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齁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