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沙行(绿径穿花)

【踏沙行】

绿径穿花,红楼压水,
寻芳误到蓬莱地。
玉颜人是蕊珠仙,
相逢展尽双蛾翠。

梦草闲眠,流觞浅醉,
一春总见瀛洲事。
别来双燕又西飞,
无端不寄相思字。

踏沙行翻译和注释

赏析

踏沙行拼音版

【tà shā háng 】 lǜ jìng chuān huā ,hóng lóu yā shuǐ , xún fāng wù dào péng lái dì 。 yù yán rén shì ruǐ zhū xiān , xiàng féng zhǎn jìn shuāng é cuì 。 mèng cǎo xián mián ,liú shāng qiǎn zuì , yī chūn zǒng jiàn yíng zhōu shì 。 bié lái shuāng yàn yòu xī fēi , wú duān bú jì xiàng sī z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踏沙行作者

晏几道(约1048-1118,一说约1030─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宰相晏殊的幼子,一生落拓不得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郑侠上书请罢新法,获罪下狱。在郑侠家中搜得晏几道的赠诗,中云:「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遂被牵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监颍昌许田镇。由于怀才不遇,「陆沉于下位」,晚年甚至弄得衣食不济。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可见他的思想和性格。词风逼近乃父,但成就更高。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等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前人对《小山词》的评价甚高。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猜你喜欢

  • 踏沙行(宿雨收尘)

    【踏沙行】 宿雨收尘,朝霞破暝, 风光暗许花期定。 玉人呵手试妆时, 粉香帘幕阴阴静。 斜雁朱弦,孤鸾绿镜, 伤春误了寻芳兴。 去年今日杏墙西, 啼莺唤得闲愁醒。
    2023-08-04
  • 踏沙行(雪尽寒轻)

    【踏沙行】 雪尽寒轻,月斜烟重, 清欢犹记前时共。 迎风朱户背灯开, 拂檐花影侵帘动。 绣枕双鸳,香苞翠凤, 从来往事都如梦。 伤心最是醉归时, 眼前少个人人送。
    2023-08-04
  • 沙路曲(柳脸半眠丞相树)

    【沙路曲】 柳脸半眠丞相树,佩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袅翠烟,烛骑蹄鸣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2023-08-05
  • 游洞庭湖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
    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衣寒衣湿披短蓑,
    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出。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
    长使水夫不怨天。
  • 沙路曲

    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断烬遗香袅翠烟,
    烛骑啼乌上天去。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沙路归来闻好语,
    旱火不光天下雨。
  • 郡中西园

    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
    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
    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
    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始悟喧静缘,何尝系远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