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ǎn)
(hàn)

反汗

  • [  fǎn hàn  ] 
  • ㄈㄢˇ ㄏㄢˋ
  • RC IF

反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引证解释

⒈  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踰时而反,是反汗也。”
唐 元稹 《论追制表》:“今陛下如纶之令朝降,反汗之詔夕施……臣窃恐陛下之令未能取信於朝廷,而况於取信天下乎!”
《明史·张翀传》:“陛下詔墨未乾,旋即反汗,人将窥测朝廷,玩侮政令。”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五:“这问题在当时倒并没有闹出了什么, 林庚白 登报否认, 张西曼 声明反汗,倒弄伸冤者阵脚零乱了!”

国语辞典

⒈  收回不可能收回的成命。

《宋史·卷二六五·李昉传》:「陛下若以明诏既颁,难于反汗则当续遣使臣,严加戒饬。」

反汗(fan han)同音词

  • 1、犯寒[fàn hán ]

    1.御寒。 2.冒着寒冷。

  • 2、繁翰[fán hàn ]

    1.丰富的辞藻。

  • 3、蕃扞[fān hàn ]

    1.藩屏;护卫。蕃,通"藩"。

  • 4、蕃捍[fān hàn ]

    1.同"蕃扞"。

  • 5、藩扞[fān hàn ]

    1.见"藩捍"。

  • 6、藩捍[fān hàn ]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

  • 7、藩翰[fān hàn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8、番汉[fān hàn ]

    1.外族与汉族。 2.外族的汉子。

  • 9、饭含[fàn hán ]

    1.亦作"饭唅"。 2.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荀子.礼论》:"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战国策.赵策三》:"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后汉书.礼仪志下》:"饭唅珠玉如礼。"刘昭注引《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璧;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宋苏轼《游桓山记》:"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饭含之贝玉乎?"《周礼.春官.典瑞》"共饭玉"清孙诒让正义:"饭含所用﹐古说多异。"一说饭与含为二事。饭所用

  • 10、饭唅[fàn hán ]

    1.见"饭含"。

反汗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