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ǔ)
()

楮帛

  • [  chǔ bó  ] 
  • ㄔㄨˇ ㄅㄛˊ
  • SFTJ RMH

楮帛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引证解释

⒈  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水浒传》第一二〇回:“济州 奉敕,於 梁山泊 起造庙宇,但见……纸炉巧匠砌楼臺,四季焚烧楮帛。”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士民之家,新衣冠,肃珮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闔家团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堂子》:“祭日黄幡,繫采绳,缀五色繒百缕,楮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鐙。”

楮帛(chu bo)同音词

  • 1、出钹[chū bó ]

    1.娼家隐语称出门为"出跋"。跋,改作"钹",意谓与和尚有关。

  • 2、触拨[chù bō ]

    1.顶触,碰撞。 2.触动撩拨。

  • 3、触搏[chù bó ]

    1.犹撞击。

  • 4、楚波[chǔ bō ]

    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后因以"楚波"谓馀波。 2.泛指楚地的江河湖泽。

  • 5、摴博[chū bó ]

    1.即摴蒲。

  • 6、樗博[chū bó ]

    1.即樗蒲。

楮帛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