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削褒贬

[ bǐ xuē bāo biǎn ]

笔削褒贬拼音

[ bǐ xuē bāo biǎn ]

笔削褒贬的意思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笔削褒贬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成语基本释义:

[ 成语繁体 ]

筆削褒貶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指修改文章

笔削褒贬近义词

笔削褒贬反义词

笔削褒贬造句:

笔削褒贬英语翻译

暂无英语翻译

笔削褒贬成语接龙

  • 边尘不惊  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 砭庸针俗  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 鞭辟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 鞭擗向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鞭辟着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
  • 鞭丝帽影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 鞭不及腹  及:到。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鞭约近里  犹言鞭辟近里。
  • 鞭长不及  指力所不能及。
  • 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 便宜从事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 鞭长驾远  指路途遥远。
  • 便宜施行  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变古乱常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 变动不居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 变古易俗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变风改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变故易常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 变风易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变躬迁席  移动身体,离开席位。表示谦恭。

笔削褒贬的意思是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abcd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笔削褒贬的意思及近义词、反义词、英语翻译、出处和笔削褒贬造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www.wenhew.com/bixiaobaobian.html

相关推荐

  • 字挟风霜 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 褒贬与夺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 针头削铁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 臧否人物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 一字褒贬 晋·杜预《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 马中关五 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备存往制,笔削所误,抑有前闻,岂唯豕上加三,盖亦马中关五。”
  • 蜂腰削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 带减腰围 语出《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
  • 吹毛利刃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 不置褒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