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即事(芳原绿野恣行时)

【郊行即事】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郊行即事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注释①恣行:尽情游赏。② 遥山:远山。③ 兴:乘兴,随兴。④ 乱红:指落花。⑤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围的意思。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考嵌在字里行间。思索的对错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很难去判断了,但只要作者有意处处留下思绪,作品就算是难得了。

郊行即事拼音版

【jiāo háng jí shì 】 fāng yuán lǜ yě zì háng shí ,chūn rù yáo shān bì sì wéi 。 xìng zhú luàn hóng chuān liǔ xiàng ,kùn lín liú shuǐ zuò tái jī 。 mò cí zhǎn jiǔ shí fèn quàn ,zhī kǒng fēng huā yī piàn fēi 。 kuàng shì qīng míng hǎo tiān qì ,bú fáng yóu yǎn mò wàng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郊行即事作者

程颢北宋(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滠源乡(今属红安)。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曾任黄陂县令,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卒于该县。父程珦年幼无力返乡,遂居于黄陂,曾任黄陂县尉,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黄陂县尉时所生,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 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 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猜你喜欢

  • 冬郊行望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 郊行寄杜位

    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
    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 郊行示友人

    水开长镜引诸峦,春洞花深落翠寒。
    醉向丝萝惊自醒,与君清耳听松湍。
  •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旧径开桃李,新池凿凤凰。只添丞相阁,不改午桥庄。
    远处尘埃少,闲中日月长。青山为外屏,绿野是前堂。
    引水多随势,栽松不趁行。年华玩风景,春事看农桑。
    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游丝飘酒席,瀑布溅琴床。
    巢许终身稳,萧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进退处中央。
  • 郊行逢社日

    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妻孥亲稼穑,老稚效渔畋。
    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稔看风景美,宁不羡归田。
  • 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结构立嘉名,轩窗四面明。丘墙高莫比,萧宅僻还清。
    池际龟潜戏,庭前药旋生。树深檐稍邃,石峭径难平。
    道旷襟情远,神闲视听精。古今功独出,大小隐俱成。
    曙雨新苔色,秋风长桂声。携诗就竹写,取酒对花倾。
    古寺招僧饭,方塘看鹤行。人间无此贵,半仗暮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