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 yán yóu zài ěr ]

言犹在耳拼音

[ yán yóu zài ěr ]

言犹在耳的意思

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言犹在耳出处

《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成语基本释义:

[ 成语繁体 ]

言猶在耳

[ 成语正音 ]

耳,不能读作“ér”。

[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

言犹在耳近义词

念念不忘余音绕梁

言犹在耳反义词

置之脑后

言犹在耳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言犹在耳造句

1、杜甫的《石壕吏》言犹在耳,“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国民党的末日指日可待。

2、广州市长林树森几个月前对新加坡的微词言犹在耳

3、姜昆言犹在耳,这个节目却在昨日的终审之后被宣布淘汰。

4、老師的責備言犹在耳,你竟然立即再犯。

5、相知有素,已许始终,言犹在耳,忠岂忘心?所请不允!

言犹在耳英语翻译

暂无英语翻译

言犹在耳成语接龙

  • 耳目一新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 耳目股肱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耳鬓撕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耳根清净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耳熟能详  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 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耳软心活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耳鬓斯磨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耳闻目睹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耳聪目明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耳食之谈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耳闻目击  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
  • 耳视目听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耳闻目见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耳红面赤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耳闻则诵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耳听八方  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言犹在耳的意思是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大全网提供成语言犹在耳的意思及近义词、反义词、英语翻译、出处和言犹在耳造句等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s://www.wenhew.com/yanyouzaier.html

相关推荐

  • 乘舆播迁 《明史·王竑传》:“向使乘舆播迁,奸党犹在,国之安危未可知。”
  • 老马嘶风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耳提面训 同“ 耳提面命 ”。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 秦始皇 ,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
  • 圭角不露 《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玉砌雕阑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众啄同音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 失惊打怪 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三折:“猛抬头观觑了失惊打怪,原来是匾金环故人犹在。”
  • 历历在耳 宋·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 脍炙人口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 雕阑玉砌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