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翻译和注释

赏析

  武则天当了皇帝以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看见宫庭中的腊梅盛开,突然花兴大发,写了一首催花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令百花次日一齐开放。次日,果然各种花果都承旨遵命。武则天到御花园赏花时,气候似乎变得特别暖和,池中冰块都已融化,陡然变成初春光景。武则天见林苑青翠,花开满园,万紫千红,十分高兴,立即命令宫人给这些花木挂以红绸并悬以金牌表示奖励。在百花丛中,唯有牡丹花迟迟未曾开放。武后震怒,命宫人燃炭火烧炙枝梗,牡丹方才怒开。然武则天气愤不息,下令将御花园中几千株牡丹逐出长安,移植东都洛阳,以示惩罚。洛阳因此成为牡丹之乡。百花生日,春花盛开,群芳争艳,南方许多地方常于此间举办花节、花市,供人观赏。繁花似锦的成都“蓉城”,每年二月十五日开始举行花会,届时将奇花异卉置于会场展览交流,是典型的花朝节的遗风。有的地区在花朝节尚有母亲用五彩线给女儿穿耳孔的习俗,盼女儿长大成人如花枝招展。也有一些地方于此日成群结队去郊外春游娱乐,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浙江省湖州一带,人们在花朝节这天,在花盆中插三角小彩旗,以祝贺花的生日。当地人认为此日种花、嫁接,最容易成活。二月二日过花朝节的地方,男女青年有在此日吃露天饭的习俗。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拼音版

míng cháo yóu shàng yuàn ,huǒ sù bào chūn zhī 。
huā xū lián yè fā ,mò dài xiǎo fēng ch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作者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按武曌遗愿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据说她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今存诗歌仅四十余首。

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

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猜你喜欢

  • 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1]当春乃发生。[2] 随风潜入夜,[3]润物细无声。[4] 野径云俱黑,[5]江船火独明。[6] 晓看红湿处,[7]花重锦官城。[8]
  • 人日寄杜二拾遗

    【题解】

    人日,《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杜二,杜甫。《新唐书·杜甫传》:“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旧唐书·职官志·门下省》:“左补阙二员、左拾遗二员……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与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高适与杜甫为友人。天宝三载(744),二人与李白曾同游梁宋及东鲁。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适时任蜀彭二州刺史,杜甫则寓居草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 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