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创作背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 关于本文的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苏辙想通过这封书信拜见韩太尉。苏家并非世族大家,苏氏父子三人出蜀进京,虽然兄弟二人同科进士,一时荣耀无比,但在朝中却是人不生地不熟,无人提携扶帮,日后的路也并不好走。何况宋时进士已是多如牛毛,虽然苏轼在礼部的考试中一鸣惊人,但苏辙却仍是籍籍无名。当时文有欧阳修,武有韩琦,能获得两人的支持和帮助是苏轼兄弟在政坛站稳脚的基础。苏轼已经因为一篇文章让欧阳修赞不绝口,收为弟子,苏辙就只能韩琦这方面打开通口了。时韩琦任枢密使,可谓位尊权重。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有的解释说,原来,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由此才写这篇文章讨好韩琦,希望获得上位。这是非常荒谬的!苏辙与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是在1061年,是在守完母丧再返回汴京后,此时的苏辙已经二十二岁,而并非文中所写的“辙生十有九年”,苏辙写这封信明确无误的是在高中进士后。

  中进士虽然荣耀,但是只是进入仕途的初始,日后的路还长得很。进士的名次也不能决定日后成就的高低,要取得朝廷的重视,就必须有得力的人推荐,这样,新科进士逐一拜见朝中显要,展示才华,而朝中显要也是十分愿意与这些新科进士结交,提携后进。这本是惯例,不足为奇。某些人认为苏辙这是刻意奉承讨好韩琦,却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苏辙写此文的主要目的并非与韩琦讨论怎么“作文”,因为韩琦不是欧阳修,韩琦不是文人,也不热衷于“作文”。苏辙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观点“文气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文气说”属于纯粹的原创性观点,在当时也算是颇为独树一帜的,读之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想必韩琦读了立即就把这封信从无数的拜谒信件中挑出,对这个年仅十九的少年刮目相看。苏辙兜售自己的目的也就完成了。

  至于其中某些对韩琦赞美的话,也并不为过,韩琦屹立四朝,确实为国之柱石,苏辙作为一个刚刚考上进士的后辈,自然对之仰之弥高。何况,即使一般的后辈对长辈写信,也会写些恭敬赞美的话,让他开怀吧?苏辙此文本来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以获得韩琦的提携。如果不写赞美的话,难道还写骂人的话不成?

赏析

  此文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得到韩琦的接见。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正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气可以养而致”:“气”,可以通过加强修养而得到。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即博大刚正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不志其大”:志,有志于。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再次表明求见之意。“益治”:进一步钻研。“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事。“辱教”,屈尊指教。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

  最后对此文谈几点意见:

  1.“养气说”有值得借鉴处。作者在论述“气可以养而致”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客观阅历的重要,这实际上是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一个作家的重要作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也是正确的。但文中所说“文不可以学而能”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同“气可以养而致”也相矛盾。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对这句话也有微词。他说:“……子由上不能如子瞻之入化境,而下又不敢有作文之意,不欲求工于言语句读以为奇,此所以谓‘文不可以学而能’。”

  2.写作手法上比较新颖、巧妙。先离开主旨,纵论其他,到了第三段“太尉以才略冠天下”,笔意才收拢来,扣紧题目,读来不但没有离题万里之感,而且仔细体味,前面所述,正是烘托下文。特别是第四段,从另一角度申述非求“斗升之禄”,而以“益治其文”为其志,来进一步说明求见韩琦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在构思上是需要功力的。

  3.即使从写法上看,也不能说没有作态的意味。信中流露出的当时社会所流行的浮夸阿谀的风气,更是不能效法。

上枢密韩太尉书拼音版

  tài wèi zhí shì :zhé shēng hǎo wéi wén ,sī zhī zhì shēn 。yǐ wéi wén zhě qì zhī suǒ xíng ,rán wén bú kě yǐ xué ér néng ,qì kě yǐ yǎng ér zhì 。mèng zǐ yuē :“wú shàn yǎng wú hào rán zhī qì 。”jīn guān qí wén zhāng ,kuān hòu hóng bó ,chōng hū tiān dì zhī jiān ,chēng qí qì zhī xiǎo dà 。tài shǐ gōng háng tiān xià ,zhōu lǎn sì hǎi míng shān dà chuān ,yǔ yàn 、zhào jiān háo jun4 jiāo yóu ,gù qí wén shū dàng ,pō yǒu qí qì 。cǐ èr zǐ zhě ,qǐ cháng zhí bǐ xué wéi rú cǐ zhī wén zāi ?qí qì chōng hū qí zhōng ér yì hū qí mào ,dòng hū qí yán ér jiàn hū qí wén ,ér bú zì zhī yě 。
zhé shēng shí yǒu jiǔ nián yǐ 。qí jū jiā suǒ yǔ yóu zhě ,bú guò qí lín lǐ xiāng dǎng zhī rén ;suǒ jiàn bú guò shù bǎi lǐ zhī jiān ,wú gāo shān dà yě kě dēng lǎn yǐ zì guǎng ;bǎi shì zhī shū ,suī wú suǒ bú dú ,rán jiē gǔ rén zhī chén jì ,bú zú yǐ jī fā qí zhì qì 。kǒng suí gǔ méi ,gù jué rán shě qù ,qiú tiān xià qí wén zhuàng guān ,yǐ zhī tiān dì zhī guǎng dà 。guò qín 、hàn zhī gù dōu ,zì guān zhōng nán 、sōng 、huá zhī gāo ,běi gù huáng hé zhī bēn liú ,kǎi rán xiǎng jiàn gǔ zhī háo jié 。zhì jīng shī ,yǎng guān tiān zǐ gōng què zhī zhuàng ,yǔ cāng lǐn 、fǔ kù 、chéng chí 、yuàn yòu zhī fù qiě dà yě ,ér hòu zhī tiān xià zhī jù lì 。jiàn hàn lín ōu yáng gōng ,tīng qí yì lùn zhī hóng biàn ,guān qí róng mào zhī xiù wěi ,yǔ qí mén rén xián shì dà fū yóu ,ér hòu zhī tiān xià zhī wén zhāng jù hū cǐ yě 。tài wèi yǐ cái luè guàn tiān xià ,tiān xià zhī suǒ shì yǐ wú yōu ,sì yí zhī suǒ dàn yǐ bú gǎn fā ,rù zé zhōu gōng 、zhào gōng ,chū zé fāng shū 、zhào hǔ 。ér zhé yě wèi zhī jiàn yān 。
qiě fū rén zhī xué yě ,bú zhì qí dà ,suī duō ér hé wéi ?zhé zhī lái yě ,yú shān jiàn zhōng nán 、sōng 、huá zhī gāo ,yú shuǐ jiàn huáng hé zhī dà qiě shēn ,yú rén jiàn ōu yáng gōng ,ér yóu yǐ wéi wèi jiàn tài wèi yě 。gù yuàn dé guān xián rén zhī guāng yào ,wén yī yán yǐ zì zhuàng ,rán hòu kě yǐ jìn tiān xià zhī dà guān ér wú hàn zhě yǐ 。
zhé nián shǎo ,wèi néng tōng xí lì shì 。xiàng zhī lái ,fēi yǒu qǔ yú dòu shēng zhī lù ,ǒu rán dé zhī ,fēi qí suǒ lè 。rán xìng dé cì guī dài xuǎn ,biàn dé yōu yóu shù nián zhī jiān ,jiāng guī yì zhì qí wén ,qiě xué wéi zhèng 。tài wèi gǒu yǐ wéi kě jiāo ér rǔ jiāo zhī ,yòu xìng y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上枢密韩太尉书作者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猜你喜欢

  • 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 赠王枢密

    三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小时。脱下御衣先赐著,
    进来龙马每教骑。长承密旨归家少,独奏边机出殿迟。
    自是姓同亲向说,九重争得外人知。
  • 谪居舒州,累得韩高二舍人书,作此寄之

    三峰烟霭碧临溪,中有骚人理钓丝。会友少于分袂日,
    谪居多却在朝时。丹心历历吾终信,俗虑悠悠尔不知。
    珍重韩君与高子,殷勤书札寄相思。
  • 满庭芳(寿富枢密)

    韩国殊勋,洛都西内,名园甲第相连。当年绿鬓,独占地行仙。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人皆仰,一门相业,心许子孙贤。
    中兴,方庆会,再逢甲子,重数天元。问千龄谁比,五福俱全。此去沙堤步稳,调金鼎、七叶貂蝉。香檀缓,杯传鹦鹉,新月正娟娟。
  • 十月桃(为富枢密)

    蟠桃三熟,正清霜吹冷,爱日烘香。小试芳菲,时候无限风光。洛滨老人星见,□少室、云物开祥。丹青万江,熊兆昆台,凤举朝阳。
    向元枢曾辅岩廊。记名著金瓯,位入中堂。梦熟钧天,屡惊颠倒衣裳。黄发更宜补衮,归去定、军国平章。管弦珠翠,兰玉簪缨,岁岁称觞。
  • 清平乐(枢密叔父生日)

    万花如绣。淑景熏晴昼。一曲齐称千岁寿。欢拥两行红袖。
    当年西府横翔。急流稳上仙乡。笑阅石番溪日月,行看尚父鹰扬。
  • 永遇乐(寿叶枢密)

    香雪堆梅,绣丝蹙柳,仙馆春到。午夜华灯,烘春艳粉,月借今宵好。衮衣摇曳,簪缨闲绕,共祝大椿难老。望台躔、明星一点,冰壶表里相照。
    诞弥令节,欣欣物态,共喜重生周召。八鼎勋庸,九夷姓字,策杖孤鸿杳。鸦啼鹊噪,兰馨松茂,把酒共春一笑。管如今、盐梅再梦,夜铃命诏。
  • 西江月(为枢密太夫人寿)

    畴昔通家事契,只今寸镇交承。起居枢密太夫人。绿鬓斑衣相映。
    乞得神仙九酝,祝教福禄千春。台星直上寿星明。长见门阑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