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注释(1)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荆南人(治所在今湖北江南),王维好友。 (2)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3)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4)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5)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6)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这两句指虽然未能考中,但不是因为没有才能。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7)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两句诗说綦毋潜落第后将取道洛阳经过江淮回家乡。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京洛:指东京洛阳。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8)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9)行当:将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10)未几:不久。 (11)“吾谋”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12)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层层深入,娓娓道来。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如今政治清明,有才能的人最终是不会受埋没的,表达了对朋友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劝慰,写得委婉尽致。

  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

  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全诗感情真挚而亲切,诗人为友人的落第而惋惜,对友人的遭遇深表同情,但全诗的格调并不流于感伤,相反显得奋发昂扬。这样的送别诗自然会给友人以慰藉和鼓舞。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参加科举考试落第的綦毋潜予以慰勉、鼓励。开头四句言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而是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圣代”一词充满了对李唐王朝的由衷信赖和希望。“尽来归”,是出仕不久、意气风发的诗人对天下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发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五、六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七至十句是劝綦毋潜暂回家去。“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置酒”相送、“同心”相勉,足见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十一至十四句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最后两句规劝对方,这次落第只是自己的才华恰好未被主考官赏识,切不要因此怪罪于开明的“圣代”,不要怨天尤人,切莫以为朝中赏识英才的人稀少。这一恳切安慰之辞很能温暖人心,激励綦毋潜继续仕进。这一首送别诗不仅写出了对朋友的关心、理解、慰勉与鼓励,也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读这样一首送别诗,会让人有一波感动,有一份温暖,不仅被诗人对朋友的谆谆告别语所感动,更被诗人对朋友的殷殷慰勉情所温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拼音版

shèng dài wú yǐn zhě ,yīng líng jìn lái guī 。
suí lìng dōng shān kè ,bú dé gù cǎi wēi 。
jì zhì jīn mén yuǎn ,shú yún wú dào fēi 。
jiāng huái dù hán shí ,jīng luò féng chūn yī 。
zhì jiǔ zhǎng ān dào ,tóng xīn yǔ wǒ wéi 。
háng dāng fú guì zhào ,wèi jǐ fú jīng fēi 。
yuǎn shù dài háng kè ,gū chéng dāng luò huī 。
wú móu shì bú yòng ,wù wèi zhī yīn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附: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瘖,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驸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宝应中,代宗问缙:朕常于诸王坐闻维乐章,今存几何,缙集诗六卷、文四卷,表上之。敕答云:卿伯氏位列先朝,名高希代,抗行周雅,长揖楚辞,诗家归美,克成编录。叹息良深,殷璠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著壁成绘。苏轼亦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有《王右丞集》。

猜你喜欢

  •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栖宿岂无意,飞飞更远寻。长途未及半,中夜有遗音。
    月思关山笛,风号流水琴。空声两相应,幽感一何深。
    避缴归南浦,离群叫北林。联翩俱不定,怜尔越乡心。
  • 送綦毋潜

    夫君不得意,本自沧海来。高足未云骋,虚舟空复回。
    淮南枫叶落,灞岸桃花开。出处暂为耳,沉浮安系哉。
    如何天覆物,还遣世遗才。欲识秦将汉,尝闻王与裴。
    离筵对寒食,别雨乘春雷。会有征书到,荷衣且漫裁。
  •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别綦毋潜

    端笏明光宫,历稔朝云陛。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

    夫子大名下,家无钟石储。惜哉湖海上,曾校蓬莱书。
    外物非本意,此生空澹如。所思但乘兴,远适唯单车。
    高道时坎坷,故交愿吹嘘。徒言青琐闼,不爱承明庐。
    百里人户满,片言争讼疏。手持莲花经,目送飞鸟馀。
    晚景南路别,炎云中伏初。此行傥不遂,归食芦洲鱼。
  • 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

    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男儿在世无产业,
    行子出门如转蓬。吾属交欢此何夕,南家捣衣动归客。
    铜炉将炙相欢饮,星宿纵横露华白。寒风卷叶度滹沱,
    飞雪布地悲峨峨。孤城日落见栖鸟,马上时闻渔者歌。
    明朝东路把君手,腊日辞君期岁首。自知寂寞无去思,
    敢望县人致牛酒。
  • 送綦毋三寺中赋得纱灯

    禅室吐香烬,轻纱笼翠烟。长绳挂青竹,百尺垂红莲。
    熠爚众星下,玲珑双塔前。含光待明发,此别岂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