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登洛阳故城翻译和注释

注释及译文

词句注释
1、黍(shǔ):糜子。子实去皮后为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饼。
2、离离(lí):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蒿(hāo):一种野草,此处泛指野草。
4、劳:愁。
5、市朝:争名夺利的场所。
6、山势:指北山。
7、堞(dié):城上小墙,即女墙。
8、壕(háo):城下小池。
9、缑(gōu)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
10、登仙子:指王子乔。
11、碧桃:传说中仙人吃得仙果。    
白话译文
茂盛的庄稼中生长着很多野草,
过去的人在这里筑城哪知道辛劳?
潺潺流水向东流过,城市变了模样,
自北而来的山势起伏,宫殿巍峨高大。
在傍晚的烟云笼罩下,乌鸦乱叫飞到古老的矮城墙上。
凄冷的雨中,大雁迷了路,伫立在空旷的城壕里。
可惜缑氏山修仙得道的仙人,
还在西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尽兴吹笙。

赏析

诗的开头以“禾黍离离半野蒿”,直落登城所见,满目荒凉残破,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诗人正是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托出“故”字,把昔日之兴盛与今日之凄凉作尖锐地艺术对比,从而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奢华享乐,役使千千万万的劳力建起了洛阳宫殿和城池,而今却已倾圮残毁。在这里,诗以“岂止”构成反诘,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
颔联承上作深入描写以“市朝变”与“水声东去”、“宫殿高”与“山势北来”做鲜明对比,并照应首联,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
颈联更写出了故城的荒凉冷落。“鸦噪”说明这里凄清,人迹罕至;“雁迷”,说明这里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一幅鸦噪图,一幅雁迷图,给全诗笼上了一层悲剧色彩。写景逼真,细节处处传神,以不懂人事的鸦、雁,反映人事的变化,显得深刻有力。
尾联承上以反折作收,富贵之不得长存,人生之过于短暂,这使诗人痛苦、感慨,从而产生羡慕神仙的思想,但诗人却反说“可怜”,正说明诗人认为虚妄的神仙故事也不能解决现实的矛盾,不能解决思想上的苦恼,故用“可怜”的反言以见意,表达了他这种怀古伤今的感慨的深沉与无限的悲伤。
诗的首句“禾黍离离”,《<诗经>黍离》开首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故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普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全诗主要通过洛阳看到的荒凉残破的景象,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关怀和殷忧,对那些脑满肠肥无所用心达官贵人以及浪荡公子等醉生梦死之徒,充满了愤懑和鄙弃之情。吴汝纶曰:“末刺贵游不知时变,但解行乐也”窥破了诗人的用意。
由于许浑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王朝由鼎盛转向衰落的转折,且作为时代的一份子又无力挽救这历史的遗恨,所以此诗盈溢着浓浓的失落感和幻灭感。这首诗没有李白的豪放,也没有杜甫的深沉,却有一份浓浓的凝重以及万重无奈的思绪下想让历史的车轮逆转来找回昔日盛景的希冀。但许浑的幻灭感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也是情有可原的。
全诗写得含蓄而深沉,语言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许浑少年时学习刻苦,劳累过度,身体清瘦虚弱,常常卧床不起。但他却喜爱旅游,陶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登高怀古。当时的洛阳又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因此许浑也来到了这里。他来到洛阳后,便急不可耐地登临洛阳城。诗人登高远眺,思绪万千,提笔写来了《登洛阳故城》一诗。

简析

《登洛阳故城》是唐代诗人许浑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描写登上洛阳城的所见所闻,颔联通过写洛阳城古今的变化揭示富贵不能长久、权势不能永存的历史规律。颈联中诗人的视线又转回眼前,描写暮色笼罩下的洛阳城。尾联诗人用神话传说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无奈。这首诗运思开阔,但情调感伤,意境苍凉,文辞精致而骨力卑弱。

登洛阳故城拼音版

【dēng luò yáng gù chéng 】 

hé shǔ lí lí bàn yě hāo ,xī rén chéng cǐ qǐ zhī láo ? 

shuǐ shēng dōng qù shì cháo biàn ,shān shì běi lái gōng diàn gāo 。 

yā zào mù yún guī gǔ dié ,yàn mí hán yǔ xià kōng háo 。 

kě lián gōu lǐng dēng xiān zǐ ,yóu zì chuī shēng zuì bì t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登洛阳故城作者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一生酷爱林泉,淡于名利。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今存《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猜你喜欢

  •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相和歌辞。三阁词四首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子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语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 过汉故城

    大汉昔未定,强秦犹擅场。中原逐鹿罢,高祖郁龙骧。
    经始谋帝坐,兹焉壮未央。规模穷栋宇,表里浚城隍。
    群后崇长乐,中朝增建章。钩陈被兰锜,乐府奏芝房。
    翡翠明珠帐,鸳鸯白玉堂。清晨宝鼎食,闲夜郁金香。
    天马来东道,佳人倾北方。何其赫隆盛,自谓保灵长。
    历数有时尽,哀平嗟不昌。冰坚成巨猾,火德遂颓纲。
    奥位匪虚校,贪天竟速亡。魂神吁社稷,豺虎斗岩廊。
    金狄移灞岸,铜盘向洛阳。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
    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在昔高门内,于今岐路傍。馀基不可识,古墓列成行。
    狐兔惊魍魉,鸱鸮吓獝狂。空城寒日晚,平野暮云黄。
    烈烈焚青棘,萧萧吹白杨。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
  • 登叶县故城谒沈诸梁庙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烟暇共掩映,林野俱萧瑟。
    楚塞郁不穷,吴山高渐出。客行殊未已,沐澡期终吉。
    椒桂奠芳樽,风云下虚室。馆宇肃而静,神心康且逸。
    伊我非真龙,勿惊疲朽质。
  • 登吴古城歌

    登古城兮思古人,感贤达兮同埃尘。
    望平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
    黄池高会事未终,沧海横流人荡覆。
    伍员杀身谁不冤,竟看墓树如所言。
    越王尝胆安可敌,远取石田何所益。
    一朝空谢会稽人,万古犹伤甬东客。
    黍离离兮城坡坨,牛羊践兮牧竖歌。
    野无人兮秋草绿,园为墟兮古木多。
    白杨萧萧悲故柯,黄雀啾啾争晚禾。
    荒阡断兮谁重过,孤舟逝兮愁若何。
    天寒日暮江枫落,叶去辞风水自波。
  • 三阁辞四首(吴声)

    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
    珠箔曲琼钩,仔细见扬州。北兵那得度,浪话判悠悠。
    沉香帖阁柱,金缕画门楣。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
    三人出眢井,一身登槛车。朱门漫临水,不可见鲈鱼。
  •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