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夜长不得眠)

【子夜歌】

夜长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子夜歌翻译和注释

译文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注释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zhuó)(zhuó)
不得眠:不能睡眠。何:何其,多么。灼灼:灼人貌。明亮貌。盛烈貌。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散唤声:散乱的呼唤声。虚应:虚假地应承。空中诺:空中的许诺。

赏析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这位女子思念心上人,想得神迷心痴,以至于在恍惚中似乎听到心上人断断续续的呼唤,便情不自禁地答应了一声。“想闻”、“虚应”的失常举止,把这位女子如痴如醉的情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子夜歌拼音版

【zǐ yè gē 】 yè zhǎng bú dé mián , míng yuè hé zhuó zhuó 。 xiǎng wén huān huàn shēng , xū yīng kōng zhōng nuò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子夜歌作者

【南朝乐府】南朝乐府主要是东晋、宋、齐时代的民歌。这些民歌经南朝的乐府机关搜集整理、配乐传习,有的还结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来。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南朝入乐的民歌全归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为《神弦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三个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数量极少。《吴声歌曲》是产生于建业(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来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产生于湖北境内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约有四百余首。南朝的乐府机构采集民歌主要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需要,所以,经他们搜集整理而保存下来的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的情歌,题材范围比较狭窄,思想格调也不够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双关隐语和形象的比喻,语言精巧活泼,风格清新秀丽。从艺术特色和对后世作家作品的影响上来说,南朝乐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