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n)
(huánɡ)

滩黄

  • [  tān huánɡ  ] 
  • ㄊㄢ ㄏㄨㄤˊ
  • ICW AMW

滩黄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滩簧”。

引证解释

⒈  见“滩簧”。

国语辞典

⒈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其中以苏州滩黄历史较久,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其他各地滩黄则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相继产生。起初多以当地曲调演唱民间故事。辛亥革命前后,不少地区的滩黄则相继发展为戏曲形式。如苏州滩黄改称「苏剧」,上海滩黄改称「沪剧」,杭州滩黄改称「杭剧」,宁波滩黄改称为「甬剧」等。也作「滩簧」、「摊簧」。

滩黄(tan huang)同音词

  • 1、弹簧[tán huánɡ ]

    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一般用弹簧钢制成。用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贮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图一)、涡卷弹簧(图二)、板弹簧(图三)等。

  • 2、贪荒[tān huānɡ ]

    1.见"贪慌"。

  • 3、贪慌[tān huānɡ ]

    1.亦作"贪荒"。 2.性急慌忙。

  • 4、摊簧[tān huánɡ ]

    1.即滩簧。流行于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一种曲艺。摊﹐通"滩"。

  • 5、滩簧[tān huánɡ ]

    曲艺的一个类别。清代中叶形成于江浙一带。有前滩与后滩之分。前滩移植昆剧剧目,将昆剧曲词加以通俗化;后滩取材于民间花鼓小戏。表演者三至十一人(须为奇数),分角色自操乐器围桌坐唱。有苏州滩簧、杭州滩簧、宁波滩簧、本滩等。清末以来,各地滩簧大多发展为戏曲,如沪剧、锡剧、苏剧、甬剧等,形成滩簧系统剧种。

滩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