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

制举

  • [  zhì jǔ  ] 
  • ㄓˋ ㄐㄨˇ
  • TGM IGWG

制举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⒉  唐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宋代因之,如南宋绍兴年间开博学鸿词科。清代如康熙十七年、乾隆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清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⒊  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

引证解释

⒈  制订选拔贤才的方法。

《管子·宙合》:“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尹知章 注:“言制以举贤之法用鉤也。”

⒉  唐 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为“制举科”。简称“制举”或“制科”。 宋 代因之,如 南宋 绍兴 年间开博学鸿词科。 清 代如 康熙 十七年、 乾隆 元年的两次博学鸿词科及 清 末的经济特科等,亦皆属制举性质。

《新唐书·选举志上》:“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軾 也,西南之匹夫,求斗升之禄而至於京师。翰林 欧阳公 不知其不肖,使与於制举之末,而发其猖狂之论。”

⒊  后皇帝殿试进士亦称“制举”。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制科》。

国语辞典

⒈  制定选举人才的方法。

《管子·宙合》:「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⒉  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

《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制举无常科,所以待天下之才杰,天子每亲策之。」

制举(zhi ju)同音词

  • 1、枝拘[zhī jū ]

    1.附着于枝。《淮南子.修务训》:"龙夭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高诱注:"燕枝拘,言其着树如燕附枝也。"一说,木之曲枝,引申为屈曲。 2.喻拘困。

  • 2、枝举[zhī jǔ ]

    1.枝条四举。比喻派生事物纷繁。

  • 3、枝拒[zhī jù ]

    1.抵抗,抗拒。

  • 4、雉腒[zhì jū ]

    1.干雉肉。

  • 5、志局[zhì jú ]

    1.志气器量。

  • 6、执据[zhí jù ]

    1.谓据理争论。 2.遵照;依据。

  • 7、枳椇[zhǐ jǔ ]

    1.亦作"枳柜"。 2.落叶乔木。叶广卵形,边缘有锯齿。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果实味甘,可食。又称拐枣﹑金钩子﹑木珊瑚﹑鸡距子﹑枸。

  • 8、枳句[zhǐ jù ]

    1.多曲的枳树。句,弯曲。

  • 9、执拘[zhí jū ]

    1.拘捕;拘管。

  • 10、只句[zhǐ jù ]

    1.一句话﹔个别文句。

制举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