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ěn)

搨本

  • [  tà běn  ] 
  • ㄊㄚˋ ㄅㄣˇ
  • RJNG SG

搨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书画真迹的影摹本。

⒉  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象捶搨下来的纸本

引证解释

⒈  书画真迹的影摹本。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太宗 为 秦王 日,见搨本惊喜,乃贵价市 大王 书《兰亭》,终不至焉。”

⒉  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象捶搨下来的纸本。

清 恽敬 《与陈蓟庄言事》:“承示 絳州 《重修孔子庙记》……今坊中有全碑搨本,视此本更下,可校对整齐之。”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汉刻美人》:“汉 书画多拙,此独巧妙,惜未得搨本观之也。”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但现在手头既没有搨本,也没有《金石萃编》,不能查考了。”

国语辞典

⒈  将纸或绢覆于原迹之上,向光照明,先双钩字边,再逐笔填墨而成的副本。至宋、元后与拓本混为一谈,而没有分别。

搨本(ta ben)同音词

  • 1、榻本[tà běn ]

    1.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

  • 2、拓本[tà běn ]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 3、拓本[tà běn ]

    指将湿纸紧覆在碑碣石刻或有铭文的青铜器等金石文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案的印本。墨色深而有光泽的称“乌金拓”,墨色淡而匀的称“蝉翼拓”,用朱色的称“朱拓”。

搨本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