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子

  • [  dì zǐ  ] 
  • ㄉ一ˋ ㄗˇ
  • F BB

地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唐代抵充百官职田粟米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抵充百官职田的粟米。

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詔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亩给粟二升,谓之‘地子’。”
宋 王溥 《唐会典·内外官职田》:“其内外官所给职田地子,从今年( 开元 十年)九月以后,并宜停给。”

⒉  底子,花纹或文字的衬托面。

《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东西那得来?昨日 张大哥 定做了两套,是天蓝縐纱地子。”
《红楼梦》第五二回:“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綫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格罗斯 的黑白画,线条都变了雪白;地子呢,有蓝有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得很。”

地子(di zi)同音词

  • 1、笛子[dí zi ]

    1.我国横吹的管乐器﹐也叫横笛。用竹子制成﹐上面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

  • 2、嫡子[dí zǐ ]

    1.正妻所生之子,多指嫡长子。

  • 3、底子[dǐ zi ]

    1.基础。 2.犹底细。 3.底本;草稿。 4.花纹图案的衬托面。

  • 4、诋訾[dǐ zī ]

    1.亦作"诋訿"。 2.毁谤﹔非议。

  • 5、诋訿[dǐ zǐ ]

    1.见"诋訾"。

  • 6、弟子[dì zǐ ]

    ①古代泛指弟和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②学生: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 7、滴子[dī zǐ ]

    1.下垂的珠串。

  • 8、帝子[dì zǐ ]

    1.指娥皇﹑女英。传说为尧的女儿。 2.帝王之子。

地子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