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n)
(jiě)

散解

  • [  sàn jiě  ] 
  • ㄙㄢˋ ㄐ一ㄝˇ
  • AETY QEV

散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散落。分散。

引证解释

⒈  散落。

《吕氏春秋·古乐》:“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
高诱 注:“解,落也。”

⒉  分散。

《素问·生气通天论》:“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

散解(san jie)同音词

  • 1、三阶[sān jiē ]

    1.三层台阶。 2.星名。即三台星。 3.佛教宗派名。隋代信行创立。该宗把佛教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并认为当时已届末法时期,国土秽恶,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脱,故又称普法宗。该宗屡遭朝廷禁止,唐以后不传。见《续高僧传》卷十七﹑十九。 4.官阶三级。

  • 2、三接[sān jiē ]

    1.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宋范仲淹《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金朱之才《卧病有感二十韵》:"荀爽岁九迁,康侯日三接。"明杨慎《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尧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高亨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周初故事,康侯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于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 3、三节[sān jié ]

    1.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 2.三镇节度使。 3.三段。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 4、三杰[sān jié ]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汉代的张良﹑韩信﹑萧何。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三国蜀的诸葛亮﹑关羽﹑张飞。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唐代的宋璟﹑张说﹑源干曜。

  • 5、三戒[sān jiè ]

    寓言故事。唐代柳宗元作。由《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组成。写麋、驴、鼠三种动物初因各种缘故得到保护或受到敬畏,后真相暴露,均被强者杀死。由此反映了现实中种种虚假丑恶势力的本质,并对其提出警告。文字短小精悍而波澜起伏,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 6、三界[sān jiè ]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2.犹三届,三期。

  • 7、散阶[sàn jiē ]

    1.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 8、散节[sàn jié ]

    1.犹发节。谓季节开始。

  • 9、彡姐[sān jiě ]

    1.西羌复姓。见《汉书.冯奉世传》。

散解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