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īnɡ)

义兵

  • [  yì bīnɡ  ] 
  • 一ˋ ㄅ一ㄥ
  • YR RW

义兵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义师。

⒉  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⒊  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⒋  宋代的一种乡兵。

引证解释

⒈  犹义师。

《穀梁传·宣公四年》:“﹝ ﹞伐 莒,义兵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工徒斲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
《旧唐书·高祖纪》:“羣贼蜂起, 江都 阻絶, 太宗 与 晋阳 令 刘文静 首谋,劝举义兵。”

⒉  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 陆机 《辨亡论上》:“昔 汉 氏失御,姦臣窃命……王室遂卑。於是羣雄蜂骇,义兵四合。”
《新五代史·杂传九·刘景岩》:“晋高祖 起兵 太原,唐废帝 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⒊  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后汉书·樊宏传》:“王莽 末,义兵起, 刘伯升 与族兄 赐 俱将兵攻 湖阳。”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 江,余从军於 苏,归而 崑山 起义兵。”

⒋  宋 代的一种乡兵。

《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河北 东、 陕西 有义勇, 麟州 有义兵, 川峡 有土丁、壮丁。”

国语辞典

⒈  仗义兴起,除暴救民的兵。也作「义军」。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

义军 义师

王师

⒉  泛称自备器械,不支领官俸,团结自卫的义务兵。南宋初最盛。

《宋史·卷一九〇·兵志四·乡兵一》:「河北东、陕西有义勇,麟州有义兵。」

义兵(yi bing)同音词

  • 1、逸病[yì bìnɡ ]

    1.犹懒病。症状为没精打采,懒洋洋的样子。

  • 2、癔病[yì bìnɡ ]

    1.神经官能症之一。也称歇斯底里(hysteria)。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发作时大叫大闹﹐哭笑无常﹐言语错乱﹐或有痉挛﹑麻痹﹑失明﹑失语等现象。参见"歇斯底里"。

  • 3、醳兵[yì bīnɡ ]

    1.赏赐酒食,犒劳士兵。

  • 4、益兵[yì bīnɡ ]

    1.增加兵力;增援。

  • 5、议兵[yì bīnɡ ]

    1.讨论治军用兵。

  • 6、议柄[yì bǐnɡ ]

    1.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柄﹐指选士用人之权。

  • 7、衣禀[yī bǐnɡ ]

    1.亦作"衣廪"。 2.指朝廷或官府所赐给的衣服粮食。亦泛指生活供给。

  • 8、异禀[yì bǐnɡ ]

    1.非凡的天资。

  • 9、疑冰[yí bīnɡ ]

    1.《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谓夏生秋死之虫不知冰为何物。后遂以"疑冰"喻浅薄无知而自以为是。

  • 10、疑兵[yí bīnɡ ]

    1.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

义兵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