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shì)

内市

  • [  nèi shì  ] 
  • ㄋㄟˋ ㄕˋ
  • MW YM

内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明代出售宫中人多余旧物的集市。

引证解释

⒈  明 代出售宫中人多余旧物的集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内市日期》:“内市在禁城之左,过光禄寺入内门,自御马监以至 西海子 一带皆是。每月初四、十四、廿四三日,俱设场贸易。闻之内使云:此三日例令内中贱役粪秽出宫弃之,以至各门俱启,因之陈列器物,借以博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初四、十四、二十四等日,则於东皇城之北有集,谓之内市,多是内人赢餘之物,不及庙中之多也。”

内市(nei shi)同音词

  • 1、内食[nèi shí ]

    1.谓从中侵蚀肌肉。

  • 2、内史[nèi shǐ ]

    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

  • 3、内使[nèi shǐ ]

    1.传达皇帝诏令的内监。

  • 4、内事[nèi shì ]

    1.宗庙祭祀之事。 2.国内的事。 3.指朝廷内的事。 4.宫内的事。 5.指家内的事。 6.指方术之事。

  • 5、内侍[nèi shì ]

    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 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 3.官名。隋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唐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宋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后因称宦官为内侍。

  • 6、内视[nèi shì ]

    1.以心为眼。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事物。 2.内心反省。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 7、内试[nèi shì ]

    1.指科考中的殿试。

  • 8、内室[nèi shì ]

    1.里屋。

  • 9、内噬[nèi shì ]

    1.内部攻讦相残。

  • 10、内师[nèi shī ]

    1.太子宫中宦官的头目。

内市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