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逋民

  • [  bū mín  ] 
  • ㄅㄨ ㄇ一ㄣˊ
  • SPI N

逋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引证解释

⒈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五代 齐己 《寄澧阳吴使君》诗:“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復逋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于是 朱 吕 等社闻之,踊跃争先,不二限而如额全完矣;迄今无逋民焉。”

国语辞典

⒈  逃亡的人。

元·揭傒斯〈雨述〉诗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

逋民(bu min)同音词

  • 1、不冺[bù mǐn ]

    1.不灭。

  • 2、不敏[bù mǐn ]

    不聪敏;不敏捷:工而不敏|敬谢不敏。

  • 3、逋缗[bū mín ]

    1.拖欠的税钱。

  • 4、部民[bù mín ]

    日本大化改新前的社会阶层。大部分是被征服的氏族部落成员或外来移民。被编为不同的“部”,从事不同的专门职业,如耕地、织锦、制革、制陶等。地位近似奴隶,无人身自由。有的直属皇室,有的由豪族贵族支配,可以转让。公元7世纪大化改新后部民制被废除。

逋民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