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椑柹

  • [  pí shì  ] 
  • ㄅㄟ ㄕˋ
  • SRTF STNT

椑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椑柿”。

⒉  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实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渔网,漆雨伞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椑柿”。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实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渔网,漆雨伞等。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椹梅流芬於回峦,椑柿被实於长浦。”
宋 苏轼 《答秦太虚书》:“柑橘椑柹极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椑柹》:“椑乃柹之小而卑者,故谓之椑。他柹至熟则黄赤,惟此虽熟亦青黑色。捣碎浸汁谓之柹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柹之名。”

椑柹(pi shi)同音词

  • 1、辟士[pì shì ]

    1.谓征召﹑任用人。

  • 2、辟世[pì shì ]

    1.避世。谓逃避浊世﹐隐居不仕。

  • 3、譬使[pì shǐ ]

    1.假如。

  • 4、譬释[pì shì ]

    1.譬喻解释。

  • 5、僻嗜[pì shì ]

    1.对某种事物有特异嗜好。

  • 6、丕时[pī shí ]

    1.犹丕承。《书.君奭》:"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曾运干正读:"丕时犹丕承也。《诗》:'帝命不时'﹐不时亦丕承。声相近。"一说﹐盛时。蔡沈集传:"他日在汝推逊后人于大盛之时。"

  • 7、批示[pī shì ]

    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你们这个计划局长尚未批示。也指批示的意见:文件上有上级领导的批示。

  • 8、僻时[pì shí ]

    1.犹言背时。

  • 9、僻事[pì shì ]

    1.邪僻之事。 2.不习见常用的故实;僻典。

  • 10、披示[pī shì ]

    1.揭示,显示。

椑柹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