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逋赋

  • [  bū fù  ] 
  • ㄅㄨ ㄈㄨˋ
  • SPI MG

逋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未交的赋税。

⒉  指逃避赋税。

引证解释

⒈  未交的赋税。

《汉书·武帝纪》:“行所巡至, 博、奉高、蛇丘、歷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
颜师古 注:“逋赋,未出赋者也。”
曾巩 《本朝政要策·赋税》:“周世宗 尝患赋税之不均,詔长吏重定。 潁州 刺史 王祚 躬行部县,均其轻重,补流民逋赋以万数,增其旧籍。”
《清史稿·宣宗纪二》:“八月甲子,以皇太后六旬万寿,普免各省逋赋。”

⒉  指逃避赋税。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 以 江 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榜笞与逋赋等。”

逋赋(bu fu)同音词

  • 1、不敷[bù fū ]

    1.不足;不够。

  • 2、不伏[bù fú ]

    1.不服。

  • 3、不孚[bù fú ]

    1.不能使人信服。

  • 4、不服[bù fú ]

    1.不从事,不经营。 2.不佩带。 3.不臣服;不顺服。 4.不甘心;不承认。 5.不信服;不相信。 6.不习惯。

  • 5、不符[bù fú ]

    1.不相合。

  • 6、不腐[bù fǔ ]

    1.不臭败;不腐烂。 2.不朽。

  • 7、不妇[bú fù ]

    1.不合为妇之道,违背妇德。

  • 8、逋负[bū fù ]

    1.拖欠赋税﹑债务。 2.指未偿的仇恨。 3.拖欠;短少。

  • 9、补伏[bǔ fú ]

    1.补付,补给。

  • 10、补服[bǔ fú ]

    1.明清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清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2.明清时于品服之外,缀有随时依景而制的补子的衣服。

逋赋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