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ɡ)

马蟥

  • [  mǎ huánɡ  ] 
  • ㄇㄚˇ ㄏㄨㄤˊ
  • CG JAM

马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马黄”。亦作“马蝗”。

⒉  即水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马黄”。亦作“马蝗”。即水蛭。参见“水蛭”。

《政和证类本草·虫下·水蛭》:“﹝水蛭﹞腹黄者谓之马黄。”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十出:“马蝗丁住鷺丝脚。”
元 郑元祐 《遂昌山樵杂录》:“驛吏乃言,此马黄精也,遇之者輒为其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西湖志》载医者为 吴太师 治马蝗,《杂记》载 刘大用 为 卫承务 子治水蛭法者与此相同,不可不知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水蛭》:“﹝水蛭﹞大者名马蜞、马蛭、马蟥。”

国语辞典

⒈  水蛭的别名。参见「水蛭」条。

马蟥(ma huang)同音词

  • 1、马黄[mǎ huánɡ ]

    1.见"马蟥"。

  • 2、马蝗[mǎ huánɡ ]

    1.见"马蟥"。

  • 3、蚂蝗[mǎ huánɡ ]

    1.即蚂蟥。亦用作比喻。

  • 4、蚂蟥[mǎ huánɡ ]

    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统称。大多营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前、后端有吸盘。口内有带齿的颚,能切割寄主皮肤,吸取人和动物血液或体腔液。有医蛭、牛蛭、鼻蛭和山蛭等。

  • 5、麻黄[má huánɡ ]

    1.常绿小灌木,茎细长,丛生,叶子对生﹐鳞片状,带红紫色,雌雄异株,种子圆形,茎为提制麻黄素的原料。 2.北宋末南宋初两浙一带民间对摩尼教首领的称呼。

马蟥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