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遗利

  • [  yí lì  ] 
  • 一ˊ ㄌ一ˋ
  • KHGP TJH

遗利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未尽其用的利益。

⒉  犹言留下好处。

⒊  馀利;剩馀的好处。

⒋  犹拉稀。利,通“”。

引证解释

⒈  未尽其用的利益。

《管子·版法解》:“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地无遗者。”
《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餘力。”
宋 苏舜钦 《论五事》:“国家富有四海,生齿实緐,山泽之间,举无遗利。”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分业愈多则愈专而愈精,地无遗利,人无重业。”

⒉  犹言留下好处。

《淮南子·修务训》:“彼非轻身而乐死,务在於前,遗利於后。”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西门 遗利, 史起 兴叹。”

⒊  馀利;剩馀的好处。

宋 张方平 《论国计》:“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復有遗利。”
清 王省山 《吴中吟》:“持筹者何人,搜括无遗利。”

⒋  犹拉稀。利,通“痢”。 《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王世充 僭号封子 玄恕 为 汉王,以 德明 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 德明 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

玄恕 入拜牀垂, 德明 对之遗利,不復开口,遂移病 成皋。”

遗利(yi li)同音词

  • 1、昳丽[yì lì ]

    1. 神采焕发,容貌美丽。如: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 2、仡立[yì lì ]

    1.直立不动。

  • 3、仡栗[yì lì ]

    1.迅疾貌。

  • 4、谊理[yì lǐ ]

    1.义理﹔道理。

  • 5、一理[yì lǐ ]

    1.同一准则。 2.一个道理。 3.同一地理区域。 4.温习一次。

  • 6、一力[yí lì ]

    1.协力;合力。 2.一把气力。指一人之力。 3.尽力;竭力。 4.独力。 5.一个仆人。

  • 7、一例[yí lì ]

    ①同等;一律:一例而论|内外一例|市价高下,所在一例。 ②一种体制、规则:别立一例。 ③一个例证:举一例以明之|此为“欲速不达”之一例。

  • 8、屹立[yì lì ]

    1.高耸挺立。

  • 9、屹栗[yì lì ]

    1.畏惧不安貌。

  • 10、乙力[yǐ lì ]

    1.复姓。北魏有乙力支。见《魏书.勿吉传》。

遗利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