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

三起

  • [  sān qǐ  ] 
  • ㄙㄢ ㄑ一ˇ
  • DG FHN

三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兴于三。

⒉  三次发射。

⒊  三度兴建。

⒋  指蚕三眠而起。

引证解释

⒈  兴于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闻圣主所取仪,金天之大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

⒉  三次发射。

《晋书·庾翼传》:“师次 襄阳,大会僚佐,陈旌甲,亲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⒊  三度兴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鲁庄公 好宫室,一年三起臺。”

⒋  指蚕三眠而起。

宋 陆游 《甲子日晴》诗:“垄麦行可获, 吴 蚕亦三起。”

三起(san qi)同音词

  • 1、散齐[sàn qí ]

    1.亦作"散斋"。 2.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 3.谓斋戒期满。

  • 2、散棊[sàn qí ]

    1.一般的棋子。与"枭棋"相对。因以喻辅佐之人。

  • 3、散绮[sàn qǐ ]

    1.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凈如练。"

  • 4、散气[sàn qì ]

    1.指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 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

  • 5、散弃[sàn qì ]

    1.四散弃置;随意弃置。

  • 6、三七[sān qī ]

    又名“田三七”、“参三七”。多年生草本。其根为中药。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能。可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

  • 7、三齐[sān qí ]

    1.三倍于齐国的势力。 2.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后泛称"三齐"。

  • 8、三奇[sān qí ]

    1.三个阳爻。

  • 9、三气[sān qì ]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气。 2.指天﹑地﹑人之气。 3.道教语。指太阴﹑太阳﹑中和之气。 4.道教语。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 5.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即暑气,属于相火。

  • 10、三器[sān qì ]

    1.三种治国的手段,指号令﹑斧钺﹑禄赏。

三起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