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i)
(yuán)

维垣

  • [  wéi yuán  ] 
  • ㄨㄟˊ ㄩㄢˊ
  • XWY FGJ

维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毛传:“垣,墙也。”郑玄笺:“大师,三公也。”大,通“”。后因以“维垣”为太师之代称。

引证解释

⒈  维垣,一本作“太师”。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毛 传:“垣,墻也。”
郑玄 笺:“大师,三公也。”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鲁公 拜维垣,亲客来贺。公略无德色,且笑语犹常时。”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绍兴 丁卯岁, 明清 从 朱三十五丈 希真 乞先人文集序引,文既成矣,其中有云:‘公受今维垣 益公 深知,倚用而不及。’”

维垣(wei yuan)同音词

  • 1、薇垣[wēi yuán ]

    1.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明洪武九年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清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明清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2.紫微垣的省称。

  • 2、违远[wéi yuǎn ]

    1.远离;离别。

  • 3、围圆[wéi yuán ]

    1.圆形或类圆形物体的周长。

  • 4、亹源[wěi yuán ]

    1. 县名。在青海。今作门源。

  • 5、圩垸[wéi yuàn ]

    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

  • 6、魏源[wèi yuán ]

    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著作编为《魏源集》。

  • 7、微员[wēi yuán ]

    1.职位卑下的人员。

  • 8、微垣[wēi yuán ]

    1.即紫微垣。三垣之一。

  • 9、微远[wēi yuǎn ]

    1.幽远。亦指卑微而远离的人。 2.深远。

  • 10、违怨[wéi yuàn ]

    1.怨恨。 2.避开怨恨,使无怨。

维垣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