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礼

  • [  fù lǐ  ] 
  • ㄈㄨˋ ㄌ一ˇ
  • TJT PYNN

复礼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恢复礼仪。

⒉  因袭礼制。

⒊  答谢,回礼。

引证解释

⒈  恢复礼仪。

《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 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礼,仁也。”
信善哉!’”《论语·颜渊》:“克己復礼,为仁。”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復,反也。”
朱熹 集注:“礼,天理之节文也。”
晋 张华 《励志》诗:“復礼终朝,天下归仁。”
南朝 宋 谢瞻 《於安城答灵运》诗:“徇业谢成操,復礼愧贫乐。”

⒉  因袭礼制。

《汉书·武帝纪》:“朕闻五帝不相復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建德一也。”

⒊  答谢,回礼。

《水浒传》第三九回:“既然兄弟还了,改日却另置杯復礼。”

国语辞典

⒈  实践礼义。

《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复礼(fu li)同音词

  • 1、扶犂[fú lí ]

    1.见"扶来"。

  • 2、扶力[fú lì ]

    1.犹勉力。

  • 3、伏礼[fú lǐ ]

    1.犹言陪礼。

  • 4、伏历[fú lì ]

    1.见"伏枥"。

  • 5、伏利[fú lì ]

    1.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6、伏枥[fú lì ]

    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7、肤理[fū lǐ ]

    1.皮肤的纹理。 2.指肌体的表面。 3.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 8、肤立[fū lì ]

    1.犹立足。谓尚能站住脚。 2.谓极其肤浅。

  • 9、俘隶[fú lì ]

    1.被俘而为奴隶者。

  • 10、苻蓠[fú lí ]

    1.蒲草名。茎可编席。 2.白芷之别名。

复礼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