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ɡǔ)
()

嘏辞

  • [  ɡǔ cí  ] 
  • ㄍㄨˇ ㄘˊ
  • DNH TDUH

嘏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

⒉  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

《仪礼·少牢馈食礼》“尸执以命祝” 汉 郑玄 注:“命祝以嘏辞。”
贾公彦 疏:“谓命祝使出嘏辞以嘏於主人。”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嘏辞》:“按嘏者,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记》所谓‘嘏以慈告’者是也,辞见《仪礼》。”

⒉  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乙酉七月,先生七十寿,同社及诸弟子所为嘏辞於后,并徵诸文士赋诗纪其事。”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嘏辞(gu ci)同音词

  • 1、古辞[ɡǔ cí ]

    1.指古乐府诗。 2.泛指古诗。

  • 2、故此[ɡù cǐ ]

    因此;所以:因为天气不好,今天的登山活动~作罢。

  • 3、孤雌[ɡū cí ]

    1.失偶的雌鸟。

  • 4、骨刺[ɡǔ cì ]

    骨头上增生的针状物,通常引起疼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 5、鼓词[ɡǔ cí ]

    明清曲艺形式。从词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北方。演出时演员自击鼓板,无弦乐伴奏。书目多为中长篇,内容以历代征战和公案故事为主。清代以来的大鼓,与鼓词有一定渊源关系。

  • 6、鼓辞[ɡǔ cí ]

    1.见"鼓词"。

  • 7、瞽词[ɡǔ cí ]

    1.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演唱者多盲人,故称。

  • 8、瞽辞[ɡǔ cí ]

    1.不明事理的言论。谦词。

  • 9、固辞[ɡù cí ]

    〈书〉坚决推辞:~不就。

嘏辞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