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án)

避言

  • [  bì yán  ] 
  • ㄅ一ˋ 一ㄢˊ
  • NK YYY

避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避世人议论。

⒉  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引证解释

⒈  谓避世人议论。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或问 严光、樊英 名隐。子曰:‘古之避言人也。’”
阮逸 注:“避毁誉之言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阁臣典试》:“又至庚戌科,则内阁三人,首辅 王太仓 不至次辅 李晋江 以避言杜门,仅次辅 叶福清 一人在阁。”

⒉  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参见“辟言”。

《宋书·隐逸传序》:“贤者避地,其次避言。”
南朝 梁 沉约 《高士赞》:“亦有哲人,独执高志,避世避言,不友不事。”
宋 王向 《公默先生传》:“君子贵行道信於世,不信贵容,不容贵去,古之避地避色避言是也。”

避言(bi yan)同音词

  • 1、逼眼[bī yǎn ]

    1.犹耀眼。

  • 2、毕掩[bì yǎn ]

    1.以网捕捉。

  • 3、鼻烟[bí yān ]

    (~儿)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壶(装鼻烟的小瓶)。

  • 4、鼻炎[bí yán ]

    鼻腔黏膜的炎症。急性鼻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鼻部的表现,由病毒引起,可继发细菌感染。慢性鼻炎发病原因有:(1)急性鼻炎反覆发作或治疗不彻底;(2)外界物理因素,如吸入粉尘、皮毛、烟草等;(3)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和刺激性气体;(4)全身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和流涕。

  • 5、鼻眼[bí yǎn ]

    1.鼻孔。

  • 6、鄙言[bǐ yán ]

    1.俚俗的言词。 2.谦称自己的言辞。

  • 7、鄙厌[bǐ yàn ]

    1.鄙视厌恶。

  • 8、鄙谚[bǐ yàn ]

    1.俗语。

  • 9、碧烟[bì yān ]

    1.青色的烟雾。

  • 10、碧檐[bì yán ]

    1.绿色的房檐。多指用琉璃瓦建筑的房檐。

避言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