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jìnɡ)

三径

  • [  sān jìnɡ  ] 
  • ㄙㄢ ㄐ一ㄥˋ
  • DG TCA

三径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见“三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三逕”。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羊仲 从之游。”
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国语辞典

⒈  汉蒋诩辞官不仕,隐于杜陵,闭门不出,舍中竹下三径,只有羊仲与求仲出入。典出晋·赵岐《三辅决录·卷一》。后以三径比喻隐士居处。

《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三径(san jing)同音词

  • 1、三旌[sān jīnɡ ]

    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 2、三精[sān jīnɡ ]

    1.谓日﹑月﹑星。

  • 3、三景[sān jǐnɡ ]

    1.谓日﹑月﹑星三光。

  • 4、三凈[sān jìnɡ ]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何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后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 5、三镜[sān jìnɡ ]

    1.见"三鉴"。

  • 6、三京[sān jīnɡ ]

    1.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唐以雍州为西京,河南为东京,太原为北京。 2.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 7、三经[sān jīnɡ ]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 8、三荆[sān jīnɡ ]

    1.一株三枝的荆树。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3.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 9、三惊[sān jīnɡ ]

    1.古代用兵,三度耀威示武使敌惊惧,谓之"三惊"。

  • 10、散精[sàn jīnɡ ]

    1.散发精气。

三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