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学者精神的成语(35个)

  • 1、

    八斗之才 [ bā dǒu zhī cái ]

    释义: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2、

    博大精深 [ bó dà jīng shēn ]

    释义: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3、

    博古通今 [ bó gǔ tōng jīn ]

    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 4、

    博闻强记 [ bó wén qiáng jì ]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5、

    博学多才 [ bó xué duō cái ]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6、

    博学多闻 [ bó xué duō wén ]

    释义: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 7、

    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 8、

    才识过人 [ cái shí guò rén ]

    释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 9、

    才疏学浅 [ cái shū xué qiǎn ]

    释义: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10、

    才华横溢 [ cái huá héng yì ]

    释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 11、

    春蚕到死丝方尽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

    释义: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12、

    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释义: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13、

    寡见少闻 [ guǎ jiàn shǎo wén ]

    释义: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出处: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俚人不知,寡见鲜闻。”

  • 14、

    经天纬地 [ jīng tiān wěi dì ]

    释义:规划天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 15、

    绝圣弃智 [ jué shèng qì zhì ]

    释义: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绿色通巧弃利,盗贼无有。”

  • 16、

    温柔敦厚 [ wēn róu dūn hòu ]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 17、

    闻名遐迩 [ wén míng xiá ěr ]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 18、

    学富五车 [ xué fù wǔ chē ]

    释义: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19、

    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释义: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20、

    真才实学 [ zhēn cái shí xué ]

    释义: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

  • 21、

    足智多谋 [ zú zhì duō móu ]

    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 22、

    饱学之士 [ bǎo xué zhī shì ]

    释义: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 23、

    不学无术 [ bù xué wú shù ]

    释义: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出处:《汉书·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24、

    不拘细行 [ bù jū xì xíng ]

    释义:犹不拘小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庚即送直,然后得还,经此数四”刘孝标注引《中兴书》:“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

  • 25、

    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释义: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 26、

    目不识丁 [ mù bù shí dīng ]

    释义: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 27、

    驰名中外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释义: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处: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 28、

    才贯二酉 [ cái guàn èr yǒu ]

    释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 29、

    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30、

    见多识广 [ jiàn duō shí guǎng ]

    释义: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31、

    胸无点墨 [ xiōng wú diǎn mò ]

    释义: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出处: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某家本殷实,父母以独子故,甚爱之,读书十年,胸无点墨。”

  • 32、

    学浅才疏 [ xué qiǎn cái shū ]

    释义: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 33、

    如雷贯耳 [ rú léi guàn ěr ]

    释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 34、

    温良恭俭 [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等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 35、

    博古知今 [ bó gǔ zhī jīn ]

    释义: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