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合作的力量大的成语(103个)

  • 1、

    鳌掷鲸呿 [ áo zhì jīng qù ]

    释义: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同“鳌掷鲸吞”。

    出处: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

  • 2、

    拔地倚天 [ bá dì yǐ tiān ]

    释义: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出处: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3、

    博采众长 [ bó cǎi zhòng cháng ]

    释义: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 4、

    步调一致 [ bù diào yī zhì ]

    释义: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

    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5、

    拔山举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释义: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6、

    潮鸣电掣 [ cháo míng diàn chè ]

    释义:极言气势大、速度炔。

    出处: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见如火如荼之敌军先锋队,挟三倍之势,潮鸣电掣以阵于斯巴达军后。”

  • 7、

    摧朽拉枯 [ cuī xiǔ lā kū ]

    释义: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江阴口谈之诬》:“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所至摧朽拉枯,无不立下。”

  • 8、

    大气磅礴 [ dà qì páng bó ]

    释义:形容气势浩大。

    出处: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 9、

    倒海翻江 [ dǎo hǎi fān jiāng ]

    释义: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10、

    倒山倾海 [ dǎo shān qīng hǎi ]

    释义: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11、

    断长续短 [ duàn chāng xù duǎn ]

    释义: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 12、

    倒峡泻河 [ dǎo xiá xiè hé ]

    释义: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出处:《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 13、

    尔虞我诈 [ ěr yú wǒ zhà ]

    释义: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14、

    翻江倒海 [ fān jiāng dǎo hǎi ]

    释义:原形容雨势大,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 15、

    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 16、

    分甘共苦 [ fēn gān gòng kǔ ]

    释义: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出处:《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兄弟。”

  • 17、

    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释义: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18、

    覆海移山 [ fù hǎi yí shān ]

    释义: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19、

    各自为政 [ gè zì wéi zhèng ]

    释义: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20、

    攻无不克 [ gōng wú bù kè ]

    释义: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 21、

    勾魂摄魄 [ gōu hún shè pò ]

    释义: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

    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那仆人一听,乡音入耳,已是关心;更兼那燕语莺声,勾魂摄魄,要走哪里走得过去?”

  • 22、

    孤行己见 [ gū xíng jǐ jiàn ]

    释义: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 23、

    故步自封 [ gù bù zì fēng ]

    释义: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出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 24、

    挂一漏万 [ guà yī lòu wàn ]

    释义:挂:钩取,这里指说到,提到;漏:遗漏。形容说得不全,遗漏很多。

    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25、

    固执成见 [ gù zhí chéng jiàn ]

    释义: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同“固执己见”。

    出处: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26、

    和衷共济 [ hé zhōng gòng jì ]

    释义: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27、

    呼风唤雨 [ hū fēng huàn yǔ ]

    释义: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轻咳嗽早呼风唤雨,谁不知他气卷江湖。”

  • 28、

    互通有无 [ hù tōng yǒu wú ]

    释义:通:往来。拿出自己多余的东西给对方主,与之进行交换,以得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29、

    患难与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释义: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30、

    回山倒海 [ huí shān dǎo hǎi ]

    释义: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能压倒一切。

    出处:《魏书·高闾传》:“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 31、

    积少成多 [ jī shǎo chéng duō ]

    释义: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

    出处:《战国策·秦策四》:“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汉书·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

  • 32、

    疾风扫秋叶 [ jí fēng sǎo qiū yè ]

    释义: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出处:《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 33、

    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释义: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34、

    集腋成裘 [ jí yè chéng qiú ]

    释义: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慎子·知忠》:“狐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

  • 35、

    截长补短 [ jié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36、

    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释义: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37、

    金石为开 [ jīn shí wèi kāi ]

    释义: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 38、

    精诚团结 [ jīng chéng tuán jié ]

    释义: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出处:《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 39、

    九鼎大吕 [ jiǔ dǐng dà lǚ ]

    释义: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40、

    九牛二虎之力 [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 ]

    释义: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出处: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 41、

    拘神遣将 [ jū shén qiǎn jiàng ]

    释义:拘:拘使。指力量无穷。神通广大,能指挥天兵天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4回:“芳官竟是个狐狸精变的,就是会拘神遣将的符咒也没有这么快。”

  • 42、

    聚沙成塔 [ jù shā chéng tǎ ]

    释义:聚细沙面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43、

    绝长补短 [ jué cháng bǔ duǎn ]

    释义: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44、

    雷霆万钧 [ léi tíng wàn jūn ]

    释义: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 45、

    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释义: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46、

    靡坚不摧 [ mí jiān bù cuī ]

    释义:指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出处:郑藻如《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 47、

    排山倒海 [ pái shān dǎo hǎi ]

    释义: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48、

    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释义: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49、

    齐心戮力 [ qí xīn lù lì ]

    释义:戮:合。指同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50、

    舍短取长 [ shě duǎn qǔ cháng ]

    释义: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出处:《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 51、

    神通广大 [ shén tōng guǎng dà ]

    释义: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52、

    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53、

    兽聚鸟散 [ shòu jù niǎo sàn ]

    释义: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 54、

    四分五裂 [ sì fēn wǔ liè ]

    释义: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 55、

    神工鬼力 [ shén gōng guǐ lì ]

    释义: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纵有神工鬼力,那有这等奇异。’”

  • 56、

    十夫楺椎 [ shí fū zhī zhuī ]

    释义:指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57、

    同心同德 [ tóng xīn tóng dé ]

    释义: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出处:《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58、

    同心协力 [ tóng xīn xié lì ]

    释义: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59、

    同舟共济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释义: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60、

    天兵天将 [ 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

    释义: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出处:清·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形容合作的力量大的词语(2个)

  • 鲸呿鳌掷呿:张口。鲸鱼张口,海龟腾跃。比喻诗文气势雄伟奇特,意境荒诞虚幻。
  • 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