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同情难受的成语(16个)

  • 1、

    爱莫能助 [ ài mò néng zhù ]

    释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2、

    爱莫之助 [ ài mò zhī zhù ]

    释义: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 3、

    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释义: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4、

    残暴不仁 [ cán bào bù rén ]

    释义: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 5、

    恻怛之心 [ cè dá zhī xīn ]

    释义: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同“恻隐之心”。

    出处:晋·苻郎《苻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 6、

    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7、

    己饥己溺 [ jǐ jī jǐ nì ]

    释义: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出处:《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辫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 8、

    贫病交加 [ pín bìng jiāo jiā ]

    释义: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 9、

    幸灾乐祸 [ xìng zāi lè huò ]

    释义: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 10、

    悲天悯人 [ bēi tiān mǐn rén ]

    释义: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 11、

    恻隐之心 [ cè yǐn zhī xīn ]

    释义: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12、

    铁石心肠 [ tiě shí xīn cháng ]

    释义:心肠硬得象铁和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出处:唐·皮日休《宋璟集序》:“宋广平刚态毅状,疑其铁石心肠。”宋·苏轼《与李公择书》:“虽兄之受我厚,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 13、

    落井下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14、

    哀矜勿喜 [ āi jīn wù xǐ ]

    释义: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形容同情难受的词语(2个)

  • 怵惕恻隐怵惕:惊恐害怕。形容人既担惊受怕,又同情怜悯。
  • 东方圣人古代对中国德才最高的人的称呼。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所指对象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