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被吓死的成语(110个)

  • 1、

    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 2、

    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3、

    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 4、

    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5、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6、

    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7、

    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8、

    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9、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10、

    胆丧魂惊 [ dǎn sàng hún jīng ]

    释义: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 11、

    胆丧魂消 [ dǎn sàng hún xiāo ]

    释义: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 12、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13、

    胆战心慌 [ dǎn zhàn xīn huāng ]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 14、

    担惊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释义: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15、

    吊胆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释义: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 16、

    骨软筋麻 [ gǔ ruǎn jīn má ]

    释义: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 17、

    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18、

    寒毛卓竖 [ hán máo zhuó shù ]

    释义: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19、

    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释义: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20、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21、

    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22、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23、

    魂不附体 [ hún bù fù tǐ ]

    释义: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

    出处: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

  • 24、

    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释义: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 25、

    汗洽股栗 [ hàn qià gǔ lì ]

    释义: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出处: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 26、

    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27、

    魂飞胆颤 [ hún fēi dǎn chàn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 28、

    魂飞魄丧 [ hún fēi pò sāng ]

    释义:比喻非常恐惧害怕。

    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 29、

    魂飞胆裂 [ hún fēi dǎn liè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 30、

    魂飞魄飏 [ hún fēi pò shān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7回:“雪白玉体透帘帷,禁不住魂飞魄飏。”

  • 31、

    魂飞胆落 [ hún fēi dǎn luò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顾元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

  • 32、

    魂飞魄越 [ hún fēi pò yuè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谁知不翻犹可,只这一翻,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 33、

    魂飞胆破 [ hún fēi dǎn pò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34回:“田龙秋听说,惊得魂飞胆破,放马逃生。”

  • 34、

    魂飞神丧 [ hún fēi shén sàng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

  • 35、

    魂飞胆丧 [ hún fēi dǎn sàng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 36、

    魂飞胆战 [ hún fēi dǎn zhàn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 37、

    魂亡胆落 [ hún wáng dǎn luò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

  • 38、

    魂飘神荡 [ hún piāo shén dàng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吴衙内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楼在怀中。”

  • 39、

    魂消胆丧 [ hún xiāo dǎn sàng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 40、

    魂丧神夺 [ hún sàng shén duó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同“魂飞魄散”。

    出处:清·无名氏《燕京杂记》:“妖态艳妆,逾于秦楼楚馆,初入都者,莫不魂丧神夺。”

  • 41、

    魂消魄丧 [ hún xiāo pò sàng ]

    释义: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 42、

    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43、

    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 44、

    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释义: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45、

    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46、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47、

    恐慌万状 [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 48、

    口呆目瞪 [ kǒu dāi mù dèng ]

    释义: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出处: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 49、

    恐后争先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 ]

    释义: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

  • 50、

    泪如泉涌 [ lèi rú quán yǒng ]

    释义:眼泪象泉水一样直往外涌。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唐·刘损《愤惋诗三首(其三)》“莫道诗成无泪下,泪如泉滴亦须干。”

  • 51、

    泪如雨下 [ lèi rú quán yǒng ]

    释义: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52、

    栗栗危惧 [ lì lì wēi jù ]

    释义:栗栗:发抖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书·汤浩》:“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 53、

    泪下如雨 [ lèi xià rú yǔ ]

    释义: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出处: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 54、

    毛发倒竖 [ máo fā dǎo shù ]

    释义: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 55、

    目瞪口结 [ mù dèng kǒu jié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 56、

    目瞪口张 [ mù dèng kǒu zhāng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 57、

    目瞪舌挢 [ mù dèng shé jiǎo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 58、

    目瞪舌强 [ mù dèng shé qiáng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宋·陈亮《众祭潘用和文》:“俄而于朋辈之中夺其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强,不知所以为策。”

  • 59、

    目定口呆 [ mù dìng kǒu dāi ]

    释义:睁大眼睛直盯着不动,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楞的样子。

    出处:《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 60、

    目瞪口僵 [ mù dèng kǒu jiāng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出处: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