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不理我的四字成语(16个)

  • 1、

    待理不理 [ dài lǐ bù lǐ ]

    释义: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 2、

    爱理不理 [ ài lǐ bù lǐ ]

    释义:不爱答理。比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9回:“黄二麻子爱理不理的,问他什么事。”

  • 3、

    深居简出 [ shēn jū jiǎn chū ]

    释义:简:简省。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常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出处: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 4、

    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ù jiàn ]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5、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6、

    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释义: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7、

    置若罔闻 [ zhì ruò wǎng wén ]

    释义: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出处: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8、

    置之不理 [ zhì zhī bù lǐ ]

    释义: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十六回:“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 9、

    装聋作哑 [ zhuāng lóng zuò yǎ ]

    释义: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 10、

    充耳不闻 [ chōng ěr bù wén ]

    释义: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11、

    漠不关心 [ mò bù guān xīn ]

    释义: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 12、

    漠然置之 [ mò rán zhì zhī ]

    释义:置:放。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出处: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 13、

    孤陋寡闻 [ gū lòu guǎ wén ]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14、

    看破红尘 [ kàn pò hóng chén ]

    释义: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 15、

    不理不睬 [ bù lǐ bù cǎi ]

    释义: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是不理不睬。”

形容一个人不理我的四字词语(1个)

  • 漠然视之很冷淡地看待。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