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开始好结尾烂的成语(31个)

  • 1、

    鸱张鱼烂 [ chī zhāng yú làn ]

    释义: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出处:《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

  • 2、

    光辉灿烂 [ guāng huī càn làn ]

    释义: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分为五对,每对五千,按青、黄、赤、白、黑五色,旗幡甲马,并依本色,光辉灿烂,极其雄壮。”

  • 3、

    狗行狼心 [ gǒu xíng láng xīn ]

    释义: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出处: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 4、

    虎头蛇尾 [ hǔ tóu shé wěi ]

    释义: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5、

    海涸石烂 [ hǎi hé shí làn ]

    释义:犹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清·秋瑾《精卫石》第二回:“海涸石烂情无改,正欲归坐续言词。”

  • 6、

    兰因絮果 [ lán yīn xù guǒ ]

    释义: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 7、

    两头白面 [ liǎng tóu bái miàn ]

    释义: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出处: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

  • 8、

    鸟焚鱼烂 [ niǎo fén yú làn ]

    释义:指因内乱而覆亡。

    出处:《易·旅》:“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9、

    破烂不堪 [ pò làn bù kān ]

    释义: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 10、

    七穿八烂 [ qī chuān bā làn ]

    释义:形容破烂不堪。

    出处:

  • 11、

    三寸不烂之舌 [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12、

    善始善终 [ shàn shǐ shàn zhōng ]

    释义: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 13、

    始终如一 [ shǐ zhōng rú yī ]

    释义: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出处:《荀子·议兵》:“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

  • 14、

    山童石烂 [ shān tóng shí làn ]

    释义:指山无草木,石头腐烂。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

    出处: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 15、

    水枯石烂 [ shuǐ kū shí làn ]

    释义:极言历时长久。

    出处: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

  • 16、

    头重脚轻 [ tóu zhòng jiǎo qīng ]

    释义: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他的酒量原不济,三瓯落肚,渐觉头重脚轻。”

  • 17、

    头焦额烂 [ tóu jiāo é làn ]

    释义: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出处:《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 18、

    土崩鱼烂 [ tǔ bēng yú làn ]

    释义:鱼烂: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出处: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陈之列,骋奔牛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

  • 19、

    为德不卒 [ wé dé bù zú ]

    释义: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 20、

    一曝十寒 [ yī pù shí hán ]

    释义: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21、

    有始无终 [ yǒu shǐ wú zhōng ]

    释义: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出处:《晋书·刘聪载记》:“小人有始无终,不能如贯高之流也。”

  • 22、

    有始有终 [ yǒu shǐ yǒu zhōng ]

    释义:有开头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坚持到底。

    出处:《论语·子张》:“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魏书·袁翻传》:“伏愿天地成造,有始有终,矜臣疲病,乞臣骸骨。”

  • 23、

    有头无尾 [ yǒu tóu wú wěi ]

    释义: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有头无尾时如何?’师曰:‘吐得黄金堪作什么?’”《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 24、

    半途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 25、

    半涂而废 [ bàn tú ér fèi ]

    释义: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

    出处:参见“半途而废”。

  • 26、

    河决鱼烂 [ hé jué yú làn ]

    释义:比喻事物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 27、

    全始全终 [ quán shǐ quán zhōng ]

    释义: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 28、

    不可收拾 [ bù kě shōu shí ]

    释义: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29、

    海枯石烂 [ hǎi kū shí làn ]

    释义: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 30、

    神焦鬼烂 [ shén jiāo guǐ làn ]

    释义: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出处: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 31、

    水滴石穿 [ shuǐ dī shí chuān ]

    释义: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