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形容的成语有哪些(48个)

  • 1、

    本末倒置 [ běn mò dào zhì ]

    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出处:金·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然非知治之审,则未尝不本末倒置。”

  • 2、

    从头到尾 [ cóng tóu dào wěi ]

    释义:从开头到结尾。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

    出处:《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 3、

    大惊小怪 [ dà jīng xiǎo guài ]

    释义: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出处:宋·朱熹《答林择之》:“要肱把此事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4、

    代人受过 [ dài rén shòu guò ]

    释义: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1章

  • 5、

    扶摇直上 [ fú yáo zhí shàng ]

    释义: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出处:《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6、

    古今中外 [ gǔ jīn zhōng wài ]

    释义: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

    出处: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7、

    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8、

    集思广益 [ jí sī guǎng yì ]

    释义: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 9、

    居心不良 [ jū xīn bù liáng ]

    释义: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10、

    聚精会神 [ jù jīng huì shén ]

    释义: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 11、

    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释义: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 12、

    淋漓尽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释义: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 13、

    浪蕊浮花 [ làng ruǐ fú huā ]

    释义:指寻常花草。

    出处:宋·苏轼《次韵王廷老退居见寄》:“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

  • 14、

    略知皮毛 [ lüè zhī pí máo ]

    释义: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 15、

    拍案惊奇 [ pāi àn jīng qí ]

    释义: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16、

    勤能补拙 [ qín néng bǔ zhuō ]

    释义: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 17、

    三番五次 [ sān fān wǔ cì ]

    释义:番:遍数。一再,多次。

    出处: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萧条旅馆,个月期程,不蒙放参。”

  • 18、

    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释义: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处: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19、

    无济于事 [ wú jì yú shì ]

    释义: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

  • 20、

    忘年之好 [ wàng nián zhī hǎo ]

    释义: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出处:南朝·宋·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

  • 21、

    想入非非 [ xiǎng rù fēi fēi ]

    释义: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 22、

    相得益章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释义: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23、

    学海无涯 [ xué hǎi wú yá ]

    释义: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 24、

    学识渊博 [ xué shí yuān bó ]

    释义:指学识深而且广。

    出处: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 25、

    一团和气 [ yī tuán hé qì ]

    释义: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出处: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26、

    一五一十 [ yī wú yī shí ]

    释义: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 27、

    一心一意 [ yī xīn yī yì ]

    释义: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28、

    约法三章 [ yuè fǎ sān zhāng ]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 29、

    源源本本 [ yuán yuán běn běn ]

    释义: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 30、

    再三再四 [ zài sān zài sì ]

    释义:重复好几次。

    出处: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 31、

    张三李四 [ zhāng sān lǐ sì ]

    释义: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 32、

    专心一志 [ zhuān xīn yī zhì ]

    释义: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出处:《荀子·性恶》:“今使途之人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33、

    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34、

    专心一意 [ zhuān xīn yī yì ]

    释义:一心一意。

    出处:《汉书·翟方进传》:“其专心一意毋贷,近医药以自持。”汉·陆贾《新语·怀虑》:“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

  • 35、

    自甘堕落 [ zì gān duò luò ]

    释义: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你前程有在,但须澄心猛省,不可自甘堕落。”

  • 36、

    不三不四 [ bù sān bù sì ]

    释义: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 37、

    不切实际 [ bù qiē shí jì ]

    释义:指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38、

    全神贯注 [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释义: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 39、

    挑三拣四 [ tiāo sān jiǎn sì ]

    释义: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 40、

    不进则退 [ bù jìn zé tuì ]

    释义: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处:《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 41、

    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释义: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 42、

    凭空捏造 [ píng kōng niē zào ]

    释义:毫无根据的擅加伪做。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 43、

    三心二意 [ sān xīn èr yì ]

    释义: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44、

    吃闭门羹 [ chī bì mén gēng ]

    释义:羹:流汁食品。比喻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

    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 45、

    挑挑拣拣 [ tiāo tiāo jiǎn jiǎn ]

    释义:挑:挑选;拣:分拣。指从中仔细挑选

    出处:钱宁《圣人》第25章:“在西瓜、桃李、杏枣中间穿行,挑挑拣拣,寻些百姓乐趣,倒也乐而忘忧。”

  • 46、

    犹豫不定 [ yóu yù bù dìng ]

    释义: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 47、

    隔三差五 [ gé sān chà wǔ ]

    释义:比喻时常发生

    出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 48、

    必不可少 [ bì bù kě shǎo ]

    释义: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