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向外学习的成语(17个)

  • 1、

    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

    不矜不伐 [ bù jīn bù fá ]

    释义: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3、

    不好意思 [ bù hǎo yì sī ]

    释义: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出处:?

  • 4、

    不愧下学 [ bù kuì xià xué ]

    释义: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5、

    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 6、

    功成不居 [ gōng chéng bù jū ]

    释义: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出处:《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7、

    邯郸学步 [ hán dān xué bù ]

    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8、

    好为人师 [ hào wéi rén shī ]

    释义: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处:《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9、

    好问则裕 [ hào wèn zé yù ]

    释义: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 10、

    骄傲自满 [ jiāo ào zì mǎn ]

    释义:看不起别人,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出处: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八:“既登宥密,颇骄傲自满。”

  • 11、

    居功自傲 [ jū gōng zì ào ]

    释义:自以为有功劳,觉得了不起。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然而毛润之不但毫无居功自傲的表情,而且异常谦逊地说:‘这算什么功。”

  • 12、

    弄巧成拙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13、

    谦虚谨慎 [ qiān xū jǐn shèn ]

    释义: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出处:《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 14、

    枉辔学步 [ wǎng pèi xué bù ]

    释义: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同“邯郸学步”。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 15、

    效颦学步 [ xiào pín xué bù ]

    释义: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出处: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 16、

    不以为耻 [ bù yǐ wéi chǐ ]

    释义:不认为是可耻的。指不知羞耻。

    出处:《邓析子·转辞》:“今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

  • 17、

    敏而好学 [ mǐn ér hào xué ]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