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活得明白的成语大全(57个)

  • 1、

    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 2、

    不愤不启 [ bù fèn bù qǐ ]

    释义: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3、

    不言而谕 [ bù yán ér yù ]

    释义: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 4、

    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释义: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5、

    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释义: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 6、

    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释义: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 7、

    分星擘两 [ fēn xīng bò liǎng ]

    释义: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 8、

    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释义: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9、

    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释义: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 10、

    豁然确斯 [ huò rán què sī ]

    释义:指明白透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 11、

    刻骨铭心 [ kè gǔ míng xīn ]

    释义: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12、

    困而不学 [ kùn ér bù xué ]

    释义: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13、

    明明白白 [ míng míng bái bái ]

    释义: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 14、

    融会贯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释义: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15、

    晓以大义 [ xiǎo yǐ dà yì ]

    释义: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16、

    洋洋洒洒 [ yáng yáng sǎ sǎ ]

    释义: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

  • 17、

    隐约其辞 [ yǐn yuē qí cí ]

    释义: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 18、

    一望而知 [ yī wàng ér zhī ]

    释义:一看就明白。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19、

    昭昭在目 [ zhāo zhāo zài mù ]

    释义: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 20、

    真相大白 [ zhēn xiàng dà bái ]

    释义: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出处:《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21、

    张本继末 [ zhāng běn jì mò ]

    释义: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出处:《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 22、

    酌水知源 [ zhuó shuǐ zhī yuán ]

    释义: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 23、

    不言而喻 [ bù yán ér yù ]

    释义: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24、

    见经识经 [ jiàn jīng shí jīng ]

    释义: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 25、

    天真烂漫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释义: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出处: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 26、

    洗眉刷目 [ xǐ méi shuā mù ]

    释义:比喻清晰明白。

    出处: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 27、

    简要清通 [ jiǎn yào qīng tōng ]

    释义:指处事简练扼要,明白通达。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锺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 28、

    愚昧无知 [ yú mèi wú zhī ]

    释义: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 29、

    一清二楚 [ yī qīng èr chǔ ]

    释义:十分清楚、明白。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 30、

    乳臭未干 [ rǔ xiù wèi gān ]

    释义: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 31、

    达地知根 [ dá dì zhī gēn ]

    释义:指根底清楚、明白。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俺破黄巢血战到三千阵,经了些十生九死,万苦千辛,俺出身入仕,荫子封妻,大人家达地知根,前后军捺绔摩褌。”

  • 32、

    清清楚楚 [ qīng qīng chǔ chǔ ]

    释义:清晰明白有条理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

  • 33、

    心地善良 [ xīn dì shàn liáng ]

    释义: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 34、

    人心如镜 [ rén xīn rú jìng ]

    释义: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

    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 35、

    久梦初醒 [ jiǔ mèng chū xǐng ]

    释义:久:长久;初:刚;醒:醒悟。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6回:“王氏久梦初醒之人,极口赞成。”

  • 36、

    漆桶底脱 [ qī tǒng dǐ tuō ]

    释义: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比喻彻底明白清楚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吕先生听罢,大彻大悟,如漆桶底脱。”

  • 37、

    朗若列眉 [ lǎng ruò liè méi ]

    释义: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 38、

    天真无邪 [ tiān zhēn wú xié ]

    释义: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是一个革命战士,是党的儿女。”

  • 39、

    有道之士 [ yǒu dào zhī shì ]

    释义:明白事理的人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 40、

    昭然在目 [ zhāo rán zài mù ]

    释义: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出处:《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 41、

    通达古今 [ tōng dá gǔ jīn ]

    释义: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 42、

    似梦初觉 [ sì mèng chū jué ]

    释义: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刚刚明白过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4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 43、

    涉世未深 [ shè shì wèi shēn ]

    释义: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

    出处:《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 44、

    不清不白 [ bù qīng bù bái ]

    释义: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45、

    惇信明义 [ dūn xìn míng yì ]

    释义:惇:重视;信:诚实。遵守信用,深明道义

    出处:《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 46、

    博物通达 [ bó wù tōng dá ]

    释义: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47、

    心融神会 [ xīn róng shén huì ]

    释义:融:融合。心神融会贯通,领悟明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园禅师法嗣》:“乃宵遁瑞州九峰,恍若旧游,眷不忍去,遂落发。每阅经,心融神会。”

形容人活得明白的词语大全(5个)

  • 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发明耳目发明:启发,使明白。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 明白晓畅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
  • 明白易晓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 浅显易懂浅显:浅近明显。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