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拔河的四字成语(34个)

  • 1、

    昂首挺胸 [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

    释义: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出处:《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

  • 2、

    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释义: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3、

    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 4、

    火急火燎 [ huǒ jí huǒ liǎo ]

    释义:犹火烧火燎。

    出处:《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 5、

    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6、

    竭尽全力 [ jié jìn quán lì ]

    释义: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7、

    精神抖擞 [ jīng shén dǒu sǒu ]

    释义: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 8、

    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释义: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9、

    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释义: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10、

    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释义: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出处:《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 11、

    兴高采烈 [ xìng gāo cǎi liè ]

    释义: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12、

    心痒难抓 [ xīn yǎng nán zhuā ]

    释义: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13、

    英姿飒爽 [ yīng zī sà shuǎng ]

    释义: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 14、

    跃跃欲试 [ yuè yuè yù shì ]

    释义: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15、

    晕头转向 [ yūn tóu zhuàn xiàng ]

    释义: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 16、

    咬紧牙关 [ yǎo jīn yá guān ]

    释义: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 17、

    枕戈待旦 [ zhěn gē dài dàn ]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 18、

    众口铄金 [ zhòng kǒu shuò jīn ]

    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19、

    众心成城 [ 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

    释义: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 20、

    流连忘返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释义: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 21、

    莫名其妙 [ mò míng qí miào ]

    释义: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实在是莫名其妙,我从那时得着这么一个门生,连我也不知道。”

  • 22、

    摩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释义: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 23、

    秋高气爽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释义: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 24、

    全军覆没 [ quán jūn fù mò ]

    释义: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 25、

    汗流夹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同“汗流浃背”。

    出处:清·昭槤《啸亭杂录·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夹背,出谓人曰:‘此诚宰相语。’”

  • 26、

    磨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释义: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 27、

    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释义: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 28、

    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释义: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29、

    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释义: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30、

    你争我夺 [ nǐ zhēng wǒ duó ]

    释义:指相互争夺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些富贵公子,你争我夺,依了张家,违了李家。”

  • 31、

    统一战线 [ tǒng yī zhàn xiàn ]

    释义: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出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 32、

    团结一致 [ tuán jié yī zhì ]

    释义: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形容拔河的四字词语(1个)

  • 掌声雷动鼓掌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动全场。形容非常热烈的欢乐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