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心理不好的成语(96个)

  • 1、

    哀莫大于心死 [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

    释义: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2、

    唉声叹气 [ āi shēng tàn qì ]

    释义: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3、

    哀毁骨立 [ āi huǐ gǔ lì ]

    释义: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4、

    黯然销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释义: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5、

    暗淡无光 [ àn dàn wú guāng ]

    释义: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出处: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 6、

    黯然神伤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释义: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7、

    百结愁肠 [ bǎi jié chóu cháng ]

    释义:指愁绪如结无法解开。

    出处:宋·蒋兴祖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词:“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 8、

    悲痛欲绝 [ bēi tòng yù jué ]

    释义: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9、

    不值一笑 [ bù zhí yī xiào ]

    释义: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 10、

    垂头丧气 [ chuí tóu sàng qì ]

    释义: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 11、

    捶胸顿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释义: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 12、

    惨然不乐 [ cǎn rán bù lè ]

    释义:表情凄楚的样子。

    出处: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 13、

    茶饭无心 [ chá fàn wú xīn ]

    释义: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14、

    愁山闷海 [ chóu shān mèn hǎi ]

    释义: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15、

    椎心饮泣 [ chuí xīn yǐn qì ]

    释义:犹言椎心泣血。捶拍胸膛,哭泣出血。形容非常悲痛。

    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饮泣。”

  • 16、

    大失所望 [ dà shī suǒ wàng ]

    释义: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17、

    风木之悲 [ fēng mù zhī bēi ]

    释义: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 18、

    骨鲠在喉 [ gǔ gěng zài hóu ]

    释义:鲠:鱼刺。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 19、

    顾虑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释义: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出处:孙犁《文事琐谈》:“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 20、

    呼天抢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释义: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 21、

    狐死兔泣 [ hú sǐ tù qì ]

    释义: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 22、

    狐兔之悲 [ hú tù zhī bēi ]

    释义: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23、

    灰心丧气 [ huī xīn sàng qì ]

    释义: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出处:明·吕坤《呻吟语·下·建功立业》:“是以志趋不坚,人言是恤者,辄灰心丧气,竟不卒功。”

  • 24、

    忽忽不乐 [ hū hū bù lè ]

    释义: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 25、

    老泪纵横 [ lǎo lèi zòng héng ]

    释义: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 26、

    泪流满面 [ lèi liú mǎn miàn ]

    释义: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 27、

    闷海愁山 [ mèn hǎi chóu shān ]

    释义: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 28、

    弄月嘲风 [ nòng yuè cháo fēng ]

    释义: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29、

    凄入肝脾 [ qī rù gān pí ]

    释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 30、

    泣不成声 [ qǐ bù chéng shēng ]

    释义: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 31、

    泣下沾襟 [ qǐ xià zhān jīn ]

    释义: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 32、

    情凄意切 [ qíng qī yì qiē ]

    释义:指心境十分悲伤。

    出处:明·康海《王兰卿》第二折:“他那里肉跳心惊,你这里情凄意切。”

  • 33、

    人琴俱亡 [ rén qín jù wáng ]

    释义: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 34、

    丧明之痛 [ sàng míng zhī tòng ]

    释义: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 35、

    死去活来 [ sǐ qù huó lái ]

    释义: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36、

    潸然泪下 [ shān rán lèi xià ]

    释义: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出处:《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

  • 37、

    神郁气悴 [ shén yù qì cuì ]

    释义:指精神郁结劳悴。

    出处:清·薛福成《选举论下》:“厥后果迭充主考、学政,终以神郁气悴得疾遽殒。”

  • 38、

    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释义:涕:眼泪。形容伤心到极点。

    出处:《汉书·贾谊传》:“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宋史·胡铨传》:“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 39、

    痛心疾首 [ tòng xīn jí shǒu ]

    释义: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

  • 40、

    痛不欲生 [ tòng bù yù shēng ]

    释义: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

    出处: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41、

    痛定思痛 [ tòng dìng sī tòng ]

    释义: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42、

    兔死狐悲 [ tù sǐ hú bēi ]

    释义: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 43、

    涕泗横流 [ tì sì héng liú ]

    释义: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 44、

    吞声忍泪 [ tūn shēng rěn lèi ]

    释义:形容强忍悲伤。

    出处:《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 45、

    萎靡不振 [ wěi mǐ bù zhèn ]

    释义: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46、

    无精打采 [ wú jīng dǎ cǎi ]

    释义: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 47、

    物伤其类 [ wù shāng qí lèi ]

    释义: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48、

    物是人非 [ wù shì rén fēi ]

    释义: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49、

    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释义: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50、

    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 51、

    心乱如麻 [ xīn luàn rú má ]

    释义:心里乱得象一团乱麻。形容心里非常烦乱。

    出处:元·五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金圣叹批:“此其心乱如麻可知也。”

  • 52、

    心灰意冷 [ xīn huī yì lěng ]

    释义: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 53、

    心如刀割 [ xīn rú dāo gē ]

    释义: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待着些粗粝,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

  • 54、

    心猿意马 [ xīn yuán yì mǎ ]

    释义: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 55、

    心神不定 [ xīn shén bù dìng ]

    释义: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 56、

    消愁解闷 [ xiāo chóu jiě mèn ]

    释义:消除忧愁,解除烦闷。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 57、

    心烦虑乱 [ xīn fán lǜ luàn ]

    释义: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同“心烦意乱”。

    出处: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 58、

    心烦意冗 [ xīn fán yì rǒng ]

    释义: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同“心烦意乱”。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儿呵,暂时间月直年空,好将息你这心烦意冗。”

  • 59、

    心事重重 [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

    释义: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 60、

    抑郁寡欢 [ yì yù guǎ huān ]

    释义: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出处: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形容心理不好的词语(3个)

  • 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
  • 人比黄花瘦黄花:指菊花。人比菊花还要瘦弱。比喻人憔悴,暗示相思之深。
  • 失声痛哭因为过度悲痛而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