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成语(77个)

  • 1、

    不避艰险 [ bù bì jiān xiǎn ]

    释义: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2、

    不顾一切 [ bù gù yī qiè ]

    释义:什么都不顾。

    出处: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

    释义: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4、

    大义凛然 [ dà yì lǐn rán ]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5、

    顶天立地 [ dǐng tiān lì dì ]

    释义: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 6、

    二者不可得兼 [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 ]

    释义: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7、

    奋不顾身 [ fèn bù gù shēn ]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 8、

    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释义: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 9、

    丰功伟绩 [ fēng gōng wěi jì ]

    释义:丰:大。伟大的功绩。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六回:“这位章制军在两广做了几年,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

  • 10、

    赴汤蹈火 [ fù tāng dǎo huǒ ]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 11、

    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释义: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12、

    感天动地 [ gǎn tiān dòng dì ]

    释义: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出处:《列子·黄帝篇》:“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 13、

    高风亮节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释义: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14、

    高风峻节 [ gāo fēng jùn jié ]

    释义: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15、

    豪情壮志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

    释义: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出处: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16、

    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释义: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 17、

    坚贞不渝 [ jiān zhēn bù yú ]

    释义: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出处:徐迟《牡丹》:“她们不屈不挠、坚贞不渝,任何考验不足以动摇她们。”

  • 18、

    鞠躬尽瘁 [ jū gōng jìn cu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19、

    鞠躬尽力 [ jū gōng jìn lì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同“鞠躬尽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20、

    临危不惧 [ lín wēi bù jù ]

    释义: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 21、

    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释义: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 22、

    宁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 23、

    披荆斩棘 [ pī jīng zhǎn jí ]

    释义: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24、

    前赴后继 [ qián fù hòu jì ]

    释义: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25、

    前仆后继 [ qián pū hòu jì ]

    释义: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26、

    燃眉之急 [ rán méi zhī jí ]

    释义:燃:烧。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文献通考·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 27、

    日日夜夜 [ rì rì yè yè ]

    释义:每天每夜。形容延续的时间长。

    出处:洪深《青龙潭》第二幕:“这里,刘秀三日日夜夜的车水,车的晕倒在水车上。”

  • 28、

    舍身求法 [ shě shēn qiú fǎ ]

    释义: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9、

    舍生忘死 [ shě shēng wàng sǐ ]

    释义: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 30、

    舍己为人 [ shě jǐ wèi rén ]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 31、

    矢志不渝 [ shǐ zhì bù yú ]

    释义:表示永远不变心。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32、

    视死如归 [ shì sǐ rú guī ]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33、

    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34、

    视死若归 [ shì sǐ ruò guī ]

    释义: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 35、

    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释义: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 36、

    无所畏惧 [ wú suǒ wèi jù ]

    释义: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魏书·董绍传》

  • 37、

    休戚与共 [ xiū qī yǔ gòng ]

    释义: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 38、

    一往无前 [ yī wǎng wú qián ]

    释义: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出处: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 39、

    以身殉国 [ yǐ shēng xùn guó ]

    释义: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出处: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 40、

    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41、

    以身报国 [ yǐ shēng bào guó ]

    释义: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 42、

    真心诚意 [ zhēn xīn chéng yì ]

    释义: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43、

    智勇双全 [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

    释义: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 。”

  • 44、

    中流砥柱 [ zhōng liú dǐ zhù ]

    释义: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45、

    自强不息 [ zì qiáng bù xī ]

    释义: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46、

    不屈不挠 [ bù qū bù náo ]

    释义: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 47、

    冲锋陷阵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

    释义: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出处:《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 48、

    高下在心 [ gāo xià zài xīn ]

    释义: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况,采取适当办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处理事情。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

  • 49、

    各得其所 [ gè dé qí suǒ ]

    释义: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50、

    龙骧虎步 [ lóng xiāng hǔ bù ]

    释义: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出处:三国魏·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三国志·魏书·陈琳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 51、

    临难不惧 [ lín nàn bù jǔ ]

    释义: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出处:《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 52、

    名垂千古 [ míng chuí qiān gǔ ]

    释义: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 53、

    贪生怕死 [ tān shēng pà sǐ ]

    释义: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出处:《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 54、

    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释义: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 55、

    发愤图强 [ fā fèn tú qiáng ]

    释义: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 56、

    苟且偷生 [ gǒu qiě tōu shēng ]

    释义: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处:《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 57、

    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58、

    竭尽心力 [ jié jìn xīn lì ]

    释义: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 59、

    勤勤恳恳 [ qín qín kěn kěn ]

    释义: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 60、

    舍生取义 [ shě shēng qǔ yì ]

    释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